有了“喜欢的”,才能承受“不喜欢的”

生活当中,谁都避免不了要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有些我们不喜欢的事甚至是必须去做的,比如,工作,并不是每个人都热爱自己的工作,但是为了生计必须要去做。因为不喜欢这件事,自然没有兴趣做,迫于压力不得不做时也极易产生疲惫感,这本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明确知道之后会有一件愉快的事等着自己,那么即使必须首先完成那件自己非常不喜欢的事,人们会不会更有干劲呢?比如,给工作制定一个目标,计划着实现之后犒劳一下自己,到早就想去的国家旅行。答案已不言自明了吧,事实上这一点在心理学上早已得到证明,那就是普雷马克原理。

普雷马克原理最早是由心理学家普雷马克提出的,他认为,用喜欢的行为来强化不喜欢的行为,能够促进人们完成不喜欢的行为。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普雷马克曾经在1959年做过一个实验。他找了一些孩子,随后拿出糖果和游戏机让这些孩子在其中选择一种。有些孩子喜欢糖果,有些却喜欢游戏机,于是这些孩子自然地分成了两队。

随后,普雷马克正式开始进行自己的实验。他对那些选择糖果的孩子说,如果你们想要得到更多的糖果,就必须去打游戏机。而对那些选择游戏机的孩子说,如果你们想要有更多的时间来打游戏机,就必须要先吃掉一些糖果。结果,虽然不喜欢,但是想要得到更多糖果的孩子还是选择了去打游戏机;而想要用更多的时间去打游戏机的孩子还是选择了去吃糖果。

这个实验充分说明,如果知道有一个自己喜欢的东西等着自己,人们是可以完成那些自己不喜欢的任务的。而强化的依随性的存在,是普雷马克原理起作用的关键。

所谓的强化的依随性,说的是强化与人的反应之间的一种关系,是指强化总是伴随着反应之后而出现。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的代表人物斯金纳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实验的内容是在特制的实验箱内研究白鼠的学习。在这个特制的实验箱中,装有一个杠杆,杠杆的另一端连接着传递食物的机械装置。只要压动杠杆,就会有食物流到实验箱中,这样白鼠就能够吃到食物。

白鼠被放到实验箱中后,是可以自由活动的。经过一段时间之后,白鼠发现,当它踏上箱子中的杠杆的时候,就会有食物流入到箱子里面,这样它就能够吃到食物。为此,白鼠反复实验了几次,发现每次的效果都是一样的,因此白鼠就具备了按压杠杆来取得食物的条件反射。斯金纳将这种条件反射命名为操作性条件反射。由操作性条件反射所构成的行为叫操作行为。操作行为的形成过程叫作操作学习。斯金纳认为强化是操作性行为形成的重要手段并进一步提出操作学习的基本规律,即如果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呈现一个强化刺激,则这个操作的强度就增加。在白鼠的学习实验里,食物是一种强化物,它总是伴随着白鼠按压杠杆的行为之后出现,并使白鼠按压杠杆的行为不断被增强。

在普雷马克原理当中,人们面对的困难的事情就是一种操作,而这件困难的事情之后人们将要得到的自己喜欢的东西就属于一种强化刺激,而它正好刺激人们能够快速去做完正在面对的困难的事情。

在现实生活中,普雷马克原理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比如在教育中,通过孩子喜欢的东西来刺激孩子学习。在工作中,承诺员工想要的福利来刺激员工努力工作。如果人们能够正确运用普雷马克原理,对于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是有帮助的。

那么,到底应该怎样去运用普雷马克原理呢?其实,普雷马克原理的运用很简单,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确这个原理运用的目标所喜欢的东西或事情,随后让他完成额定的任务,承诺让他得到这个喜欢的东西或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可以了。当然,想要让普雷马克原理发挥好的效果,最终达到自己的目的,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必须是先让目标完成他们感觉困难的任务,之后才能把目标喜欢的东西给他。也就是说,必须要注意先后顺序,这种先后顺序是无论如何都不能颠倒的。比如,想以看电视为条件让一个学生写作业,那么就必须先让那个学生完成作业之后才能去看电视,而不能先让他看电视之后再去写作业。这个道理很浅显,换位思考一下就很明了,如果你是那个喜欢看电视的学生,在看完电视之后你会去写作业吗?

第二,必须对目标任务的完成程度做出严格的要求,避免目标为了得到自己喜欢的东西而草草完成任务,那样给予喜欢的东西的承诺不但没有任何意义,反而会起到坏的作用。比如你想让一个喜欢看电视的学生完成作业,因此就答应说允许他完成作业后看电视。当然,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这个学生能够在学习上取得进步,因为如果一个学生总是能够认认真真完成作业的话,在学习上是一定能够进步的。假如那个学生为了看电视,每次都是马马虎虎地完成作业,又怎么能够取得学习上的进步呢?

第三,必须要选择正确的强化对象,也就是说必须要找准目标喜欢的东西才能够运用普雷马克原理,否则没有任何作用。比如,一个学生明明喜欢看电视,你却说让他必须先写作业之后才能够去玩电脑,这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因为这个学生并不一定喜欢玩电脑,他不见得会为了玩电脑而去写作业。

虽然说利用普雷马克原理实现的效果大多是好的,但是也不能经常使用,因为它也有一定的消极作用,就是会让人们产生一种“做完一件事情就必须得到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或者“只有为了自己喜欢的东西才会去做困难的事情”这样一种惯性思维。从长远来看,这种思维对人们是不利的,因为运用普雷马克原理说到底还是为了让人们以正确的心理和正确的态度去对待困难的任务,如果真的出现这种惯性思维,则与人们的期望相反。

对普雷马克原理的运用,主要是为了让人们在做那些不喜欢的事情时,不觉得是负累反而干劲儿十足。好比那些干活的驴子,前面吊着一个胡萝卜的肯定比什么都没有的要快乐且更有干劲儿。这个比喻或许不太恰当,但道理是相通的。由此我们还可以得到一个重要的启示,那就是在生活中,一定要有自己喜欢的东西。这样,如果要面对极其艰难的事情,还可以将自己喜欢的东西摆在前面,成为推动自己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