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长跑,全程为42公里。它考验的不仅是体力,更是意志力。事实上,跑好马拉松还需要智慧的参与。
日本马拉松选手山田本一,分别在1984年日本东京和1986年意大利米兰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上夺冠,震惊了很多人,同时也让很多人困惑不已,要知道,在之前的比赛中,这个日本人跑不到一半就会筋疲力尽。10年之后,山田本一在自传中解答了大家的疑问。原来他使用了一种特殊的方法。比赛前,他会把所有路段仔细观察一遍,并且每隔一段距离就做个标志,把全程分解为无数个小段。比赛开始之后,他以最快速度向第一个终点冲去,到达第一个终点之后,又用同样方式向第二个终点冲去,就这样,他总是知道自己快到终点了,以至于跑完全程。而他早先之所以跑不完全程,是因为他心里想的是40多公里外的终点线。
有人猜测,山田本一的诀窍来自对西华·莱德的模仿。西华·莱德是二战时期英国知名作家兼战地记者,他曾因飞机故障跳伞逃生,落在了缅甸和印度交界的丛林里。当地人告诉他,最近的市镇要走225公里。这简直是令人绝望的距离。但西华·莱德及时调整了心态,勇敢地启程了,一边走,一边想着“走完下一公里”。就这样边走边想,最终,奇迹发生了,他成功地走完了全程。西华·莱德的“走完下一公里”引起不小的轰动,很多人将这句话当作自己的行动指南。
心理学将以上现象称为“近期目标效应”,即把一个远大的、不易完成的目标,分解成无数个小的、容易完成的目标,这会大大提高成功率。人们对于看得见、摸得着的目标,更有信心,更努力,也更容易将其实现。
若想利用近期目标效应帮助自己,必须注意一点,就是每个小目标必须非常具体。有人专门做了一项实验,以验证目标具体化程度对行为的影响。实验人员分别派两组人去跳高,都是先跳1.2米的高度,随后向两组人提出不同的要求,第一组人必须跳到1.35米以上,第二组人只被要求跳得更高即可,但没有具体高度要求。结果,第一组全都超过了1.35米,而第二组平均跳的高度只比1.2米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