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谈的时候,有的人喜欢“抢答”,就好像有奖竞赛一样,搞得对方很被动,久而久之,大家都会不大喜欢与其交流了。
有一次,《鲁豫有约》在采访李亚鹏的时候,就犯了抢答的错误。事情是这样的,鲁豫先是问李亚鹏:“真的?你就真的爱上了王菲?”然后,不等李亚鹏回答,就转头对着观众说:“李亚鹏和王菲在本世纪最伟大的爱情就这样开始了!他们心心相印、海枯石烂、永不变心,二十一世纪见证着鹏菲的伟大爱情!”然后,鲁豫又转过头来,问李亚鹏:“你们有生小宝贝吗?”李亚鹏刚想告诉她李嫣的事情,鲁豫又抢着问:“是男的还是女的?”然后,又没等到李亚鹏的回答,就转头对观众说:“大家看屏幕,鹏菲生了一个女孩,起名李嫣,这是他们爱情的结晶,这是他们伟大爱情的新见证!”
所有的观众估计都会替李亚鹏抱不平了,明明是采访人家的,却丝毫没让人家插上话,鲁豫只顾自己说得痛快,根本没看到李亚鹏那张欲言又止的嘴巴。
有的妈妈喜欢打断孩子的话,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孩子尴尬难堪。有一次,南安去朋友家玩,朋友的孩子从外面跑进来兴奋地说:“妈妈,我刚才去了文具店,看到一种神奇的组装机器人。”这个朋友可能是认为孩子想要买那个机器人,赶紧打断孩子说:“妈妈没有钱,你该知道吧。”结果,孩子马上就不高兴了,就是想买,所以父母们一定要慎重说:“谁说要买呀!”孩子提起机器人未必就是想买,所以交谈可不是什么有奖抢答,不能急着回答。
常有人问杨澜,在采访过的人物当中,谁留下的印象最深?她的回答是:“王光美。”2001年当杨澜走进王光美北京的家中时,不知该如何称呼她,而此时王光美亲切地说:“你叫我光美吧,大家都这么叫我。”采访前,王光美先打开衣柜,让杨澜帮她找一件适合上镜的衣服。杨澜说:“衣柜中不过十来件当季的衣服,我们都看中了一件天蓝色的毛衣。她忽然想起了什么,找出一条蓝白相间的纱巾,在脖子上一围,问我是否好看。她有着极好的品位,这恐怕与她的出身教养有关。”
在“文革”中,王光美受到了百般羞辱。访谈中,杨澜在想究竟是什么力量让她始终和自己的丈夫站在一起?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勇气和感情?这之后12年的牢狱生活,每一天只能够看到窗户,根据阳光的角度才知道晨昏昼夜。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生苦痛?思绪中,杨澜没有提问,而是选择了沉默。这时,王光美的哥哥王光英正巧来访,他先是静静地坐在一旁的沙发上听着,渐渐地激动了起来,忍不住说:“光美对少奇,那真是无怨无悔啊!”继而泣不成声。光美忙起身走到他身后,抱着他的头轻声说:“别激动,别激动,我都不哭了,你沾我的光也够呛,要不我给你拿一片药吃?”
这一幕,让现场所有的人动容。
伊萨克·马克森采访过世界上的许多名人,他说:“许多人不能给人留下很好的印象是因为不注意听别人讲话。他们太关心自己要讲的下一句话,而不打开他的耳朵。一些大人物告诉我,他们喜欢善听者胜于善说者,但是善听的能力,似乎比其他任何的物质还要少见。”
美国一位资深外交官,曾对周恩来总理在外交活动中注意“倾听”的风格留下深刻的印象。他说:“凡是亲切会见过他的人几乎都不会忘记他,他身上焕发着一种吸引人的力量。长得英俊固然是一部分原因,但是使人获得第一个印象的是眼睛。你会感到他全神贯注于你,他会记住你和你说的话,这是一种使人一见之下顿感亲切的罕见的天赋。”
有句话叫“沉默是金”,于是很多人错误地以为在交流中只要保持沉默就表明自己在倾听。事实上,倾听不是完全不说话,也不是低头枯坐,而是需要通过眼神、动作等保持一种交流,这样的倾听才是最有效的。
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有些时候确实是沉默胜于雄辩。与得体的语言一样,恰到好处的沉默也是一种语言艺术。在说话时机未到的时候,保持沉默,有时候是一种最好的选择,会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