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该问的问,不该问的不问

提问的目的是引导交谈的深入,掌握交谈的主动权,使交流向着自己预期的目标靠近,所以,提问是很有学问的。高明的交谈者不会坐等对方失误和漏洞的出现,而是采取积极的手段来营造和夺回谈话的主导权。主动权不是说得越多就越主动,控制交谈的主导权,主要是通过提问实现的。得体的问话不仅要靠高明的口才,还需要聪明的头脑和冷静的判断力。

1998年11月,国家主席江泽民到马来西亚参加APEC会议。凤凰卫视吴小莉在机场出口的众多记者人丛中,手持一张人民币响亮喊出:“江主席,请问我手中这张人民币今年会不会贬值啊?”

江主席听得明白,看得真切,径直走向了吴小莉……

可见,提问得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在动态的大场面中是最实用的!特别在采访负面报道或事故新闻时,尤其要懂得一针见血。否则,你很容易被当事单位的发言人、当事人忽悠掉。而那些自以为得意的“马拉松式”和“讲故事式”的提问,除了误事和贻笑大方外,会有什么益处呢?

作为访谈节目的主持人,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不断地提问。但是提问难免会问及令对方尴尬的问题,比如说,杨澜采访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前,导演和制片人都说,杨小姐你一定要问问他莱温斯基的事情。杨澜感到这让她有些为难,即使是一位离任的总统也应得到尊重,怎么去问人家这种难堪的问题?为了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杨澜做足了功课。

了解到克林顿离任以后建立了克林顿图书馆,并在图书馆里设立展厅,展示了莱温斯基事件始末。于是,杨澜就大胆地问克林顿:“通常总统们在自己的图书馆里都会布置那些让自己感到非常骄傲的历史,您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一个展示呢?”

克林顿不愧是有涵养的政治家,他直面这个问题,谈及他意在告诉后人美国党派之争的恶性发展。

杨澜又问道:“您在自传里说过,在莱温斯基事件初期您一直是过着双重生活,什么时候您才从这种痛苦中解脱的呢?”

这时,克林顿毫不回避地说:“因为我从小生活在一个父母离异、充满暴力的家庭里,我觉得别人不会理解我,我只有自己来处理自己的痛苦和麻烦,所以我一开始拒绝任何人进入我的空间。但是我最终决定把真相告诉我的妻子,我突然觉得我的痛苦解脱了,可以面对任何人了。”

2009年11月1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上海青年的“town-hallmeeting”中,刨去美国驻中国大使替代网民提出的一个问题,青年学生一共提出了七个问题。

第一个提问的是复旦大学社会学的女孩陈曦,她的问题是:“你现在在采取什么措施来加深美国和中国城市之间的关系?世博会明年将在上海举行,你是否准备参加世博会呢?”

在事前,她构思了很多问题,有经济的、政治的、生活的,最初设想的是,如果在前面提问,就问些委婉的问题,如果在中间或后面,就问严肃的。没想到会是第一个提问的,于是,就选择了一个稍微委婉的问题,以调动现场的气氛。

这个问题比较“软”,也比较贴合实际,让奥巴马省心了不少。陈曦奠定的基础让接下来的六个问题都非常具体,跟1998年克林顿在北大、2002年布什在清华相比,都缺少了一股火药味,却让奥巴马得以发挥自己能言善辩的优势,发表了一系列有意义的言论。

在人和人的交流与沟通中,有些话题是不方便涉及的,有些话题则是要极力避免的,比如,涉及到对方隐私的话题,让对方难堪的话题,使对方感到不适、不快的话题,不便与第三者议论的话题,等等。

日本电影《望乡》中阿琦婆在回答女记者的询问时,有一段话说得十分精辟。她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别人愿意告诉你的,即使你不问,他也会告诉你;而他不愿说的,你最好也不要问。”

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一些访谈节目,有些主持人为了让节目好看、有轰动效应,就不管不顾地专挑对方的隐私下手,甚至将对方的伤疤揭开让观众看到血淋淋的所谓“真相”。或许节目的目的是达到了,但是这样提问总是让人看着于心不忍,甚至出离愤怒。著名主持人张越的节目从来都不会这样,因为她会以尊重和真诚的心去和对方交流,她让对方感觉到的是一个好听众、一个能够倾诉和心灵互通的倾诉对象。所以,她不会刻意去挖什么,只是巧妙地引导对方尽情倾诉就可以了。

所以,我们必须要认识到。交流是以尊重和平等为前提的,必须尊重交流对象最起码的人格和尊严,决不能把对方当成你砧板上的鱼,你也不是那个拿刀的人。交流一旦失去了这样的前提,那就注定不会是畅通的。对方或许不会面对你的提问当场拂袖而去,但至少会口不对心,乃至闭口不言。所以,在尊重和平等的前提下,巧妙地避开“雷区”,提问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交流也才能顺畅地进行。因此,该问和不该问的要区别对待。

1.涉及到隐私的问题不要问。

在交谈中,为了避免引起对方的不快,一定不能问隐私方面的问题。比如“哪年出生的?”“每个月收入多少?”“你现在有多少斤?”“你怎么还不结婚呀?”“你是不是和某某在谈恋爱?”,诸如此类的问题。

因此,在问对方之前,要首先将问题在自己的头脑中过滤一遍,把那些有可能引起对方不快的问题过滤掉。如果在交谈过程中遇到了,要尽量避免,如果避免不了,也要很委婉地问,最大程度上减少对方的不快。这样对方不仅会乐意接受你,还会因你在应酬中得体的问话与轻松的交谈而对你产生好印象,为继续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础。

交际专家建议以下的一些隐私问题要在交谈中避免:

女士的年龄。在西方人的应酬中,“询问女士的年龄”被看成是最不礼貌的行为之一,对年轻的女士来说,她们会误认为你心怀不轨;对已过了最佳年华的女士来说,她们会认为你在讽刺她不再年轻,所以对你产生厌烦情绪。

个人收入情况。大家都有这样一个共识:一个人的收入,与其个人能力和社会地位有着直接关系,通常个人收入的多寡,一向被人看作自己的脸面,尤其对于男士来说更是如此。所以,不适合作为交谈的话题。

家庭内务及存款。这是别人家的事情,外人就无需过问了。

夫妻感情和健康状况。这本身就是不能为外人道的问题,自己避之唯恐不及,你就更不能哪壶不开提哪壶了。

2.争议性及敏感性话题要避免。

每个人看问题都站在不同的角度上,因此总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小到对一件事的看法,大到对宗教、政治、党派的信仰,这些结论往往没有正确或错误之分,仅仅因为人们的世界观不同而不同,动不动就对交往对象的宗教信仰、政治见解品头论足,甚至横加责难、非议,或是将自己的观点、见解强加于人,都是对交往对象不友好、不尊重的表现。而这样的争论往往谁也说服不了谁,改变不了谁,结果只能是不欢而散。所以这类话题最好避免。

3.对方不知道的问题最好别问。

如果你不能确定对方能否充分地回答你的问题,那么你还是不问为佳。比如你问一位医生:“去年发生在本市的肝炎病例是多少?”这个问题对方很可能就答不上来,因为一般的医生谁也不会费神地记住这些数字。要是对方回答说“不清楚”,就不仅使答者失体面,问者自己也会感到没趣。

4.有些问题不宜刨根问底。

比如,我们关系对方的身体,可以问:“最近身体怎么样?”如果对方回答:“不是很好,前一阵子住院了。”这时候最好不要接着问:“得的什么病呀?”一般来说,对病症都是比较忌讳的,更何况如果是一些难以启齿的病的话,你的追问只会让对方更加难堪。如果对方不介意,自然会主动和你说,他也想找个人倾诉一下生病的郁闷心情。

5.害人的谣言不要问。

相信绝大多数人都讨厌那种到处散布别人谣言的小人,尤其是当我们成为那些可怕的谣言的主人公,而这些不利的谣言又给你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时,你对谣言更是恨之入骨。你一定不想成为这样让人恨的人,所以,当你要开始谈论这些闲话之前,请先思考一下,无论是“添油加醋”,还是“原原本本”,一旦说出口都会对他人造成伤害,所以还是沉默为妙。如果有别人想继续讨论这些闲话,你还可以准备一些有趣的话题转移大家的注意力,你的这个举动说不定还会让在场的人佩服、尊敬。当然,追问谣言的真实性就更不可取了。

6.在交际中,不该问的,即使你想问也不要问。

凡对方不知道或不愿意别人知道的事情都应避免问。要时刻记住,问话的目的是引起双方的兴趣,而不是使任何一方感到没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