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他人,不在于语言是否尖锐,而在于形式是否巧妙。用提醒代替批评,具有“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作用,既能达到使人警醒的作用,又不至于得罪他人。
在工作中,如果你犯了一个小错误,领导把你叫到办公室,劈头盖脸地训斥你一顿,甚至大骂你是个白痴,然后要求你改正自己的错误,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不难想象,你的心情肯定会非常糟糕,埋怨领导说话太直接。
很多时候,人们往往把自己的脸面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就算明明知道自己错了,也不会勇敢地承认错误。假如你不给对方留情面,也许他就要和你激烈地交战了。
批评针对的是对方的错误,错误的改正是“内因”起决定性作用,而批评者的“外因”只有一定的辅助作用,要想从根本上改正错误,靠的是被批评者自己的良知。因此,高情商的批评者,总是能用提醒代替批评,让对方主动承认错误。
一次,英国首相丘吉尔和夫人克莱门蒂娜一起出席一个晚宴。席间,一名外交官特别喜欢一只小银盘,于是把它塞进了自己的怀中。他的举动没有逃过女主人的眼睛,尽管很着急,可是女主人却无计可施,不知道怎么要回自己心爱的小银盘。
无奈之下,女主人向丘吉尔夫人求助,请她把小银盘要回来。丘吉尔夫人思索片刻,在丈夫耳边说了几句话。
丘吉尔微微一笑,用餐巾做掩护,也“偷走”了一只小银盘,然后走近那名外交官,十分神秘地拿出口袋里的小银盘说:“我也拿了一只同样的小银盘,但是我们的衣服弄脏了,是不是应该把它放到原来的地方?”
对任何人来说,批评别人都是一件令人十分为难的事情,特别是当着许多人的面,更会让人感到为难。其实,批评的真正目的并不是把对方批得体无完肤,彻底地打败对方,而是让对方改正错误,避免今后再出现类似的错误。假如我们不注意批评的方式,被批评者就会怪罪于我们,甚至对我们进行反击,以此来证明他的正确,并维护他的自尊。
知道这个道理后,批评他人时,我们就要多加注意,不要轻易说“你错了”之类的话,尤其不要逼迫别人当面承认错误,而是要采取一些温和的形式,巧妙地提醒对方他错在了哪里。
比如,当你看到下属工作时间比较悠闲时,与其当面训斥对方“工作慢得像个蜗牛一样!你是不是不想干了?”不如换一种方式,对对方说“昨天晚上是不是没有休息好?如果太累,可以稍微睡一会儿,那样能使工作效率更高”。
前一种说话方式很容易激起下属的愤怒,后一种说话方式却可以有效避免激起对方的逆反心理,同时还具有委婉提醒的效果。下属听到后,心里肯定会想:“原来领导觉得我的工作效率太低,不能这样了,否则下次领导说话就不会这么客气了。”
有一名学生在课堂上偷偷地看武侠小说,语文老师发现后,没有立即批评他,而是在下课后把他叫到办公室,亲切地对他说:“你可是咱们班的语文科代表,我考你一个成语。你说一下‘一心二用’是什么意思?”
那名同学回答说:“‘一心二用’是把精力同时放在两样事物上。”
老师赞扬说:“没错,你的回答非常好,能举个例子具体说明一下吗?”
那名同学回答说:“比如刚才上课,我没有认真听讲,一边听课,一边看武侠小说。老师,我错了,您责罚我吧!”
老师回答说:“你能主动承认错误,这种态度难能可贵。我赞扬你还来不及呢,为什么要责罚你呢?”
每个人都有逆反心理,尤其是在面对他人的直接批评时,内心的自我保护意识会明显增强,逆反心理也就由此产生了。直接批评别人,很可能让人无法静下心来,也就无法冷静地思考自己的错误,从而影响批评的效果。
可是,很多人都已经习惯采取直接批评的方式纠正他人的错误,不懂得用提醒代替批评有什么样的意义。其实,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委婉的提问,让人自行发现错误,避免直接批评带来的负面效应。
比如,如果你直接对一名程序员说:“你写的代码有漏洞,需要改正。”一般情况下,他可能有两种反应:其一,他会怀疑你的电脑,觉得你的电脑在运行环境方面上存在问题;其二,他会质疑你这个人,觉得你还不懂如何使用他写出的程序。总而言之,面对他人的直接批评,很多人都会自然而然地产生逆反心理,情不自禁地向对方发出反击。
假如你换一种方式,不直接批评对方,而是用提醒代替批评,委婉地说:“我运行了你的程序,但是运行的效果和实际情况不太一致,你帮我看一下,是不是我的使用方法有问题?”此时,对方一定会想:“也许不是使用方法的问题,而是我写的程序有漏洞。”然后他就会仔仔细细地检查自己写的程序,你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总之,直接批评很容易激怒对方,所以,不要一开始就直接批评对方,而是应该心平气和地问对方一个问题,用提醒代替批评。假如你刚开始就怒气冲冲的,很可能会吓到对方,对方也就不可能平静地接受你的批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