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厚超
性格色彩认证演讲师、中国教育学会会员、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
从事教育工作以来,我一直在思考,我们到底可以怎样帮助学生成长?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我们懂得吗?
如何帮助备受欢迎的孤独孩子?
一次,珠海某中学邀我去上一堂心理健康观摩课。
课上有一个互动环节。我告诉学生:“写出几个你们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想一想谁能给你们及时有效的帮助,按照被帮助程度的大小由内往外分别写在四个同心圆里,要具体到名字或称呼。”
我发现全班三十位学生中,小A出现在大多数同学的名单里,也就是说,这个学生经常帮助大家,而且深得同学信赖。我对小A非常好奇,在班主任的帮助下,我查看了这位男生的同心圆名单,结果让我大吃一惊。因为在最内的那个圆里除了“奶奶、妈妈和豆豆(一只小狗)”外再无他人。我心中打了个大大的问号,为什么这样一个乐于助人的同学内心深处如此孤独?
和班主任做了简单交流,了解到这孩子家境特殊。小学四年级,他爸爸因一场意外去世,奶奶身体又不好,三口之家全靠妈妈外出打工艰难支撑。原本活泼开朗的小A变得内向,不再爱说话,成绩也一落千丈。但他骨子里依旧热心,积极主动,几乎每天留下来帮同学做值日。
接下来,我告诉全班,有位同学的名字出现在大多数同学的名单里。同学们窃窃私语,讨论着是谁。
“大家都想知道是谁吗?”我故意卖了个关子,然后大声报出小A的名字,邀请他站到全班同学面前。掌声四起,小A在大家关注的目光下,变得非常腼腆,满脸通红还不时咬着嘴唇。
“请刚才写到小A的同学站起来。”我话音刚落,班里十八位同学齐刷刷站了起来,“也请你们站到前面,用你们认为最真切的方式表达或回馈曾给予你们帮助的小A!”
十八位同学站成一条长龙。第一个站到小A面前的是个男生,他伸出拳头亲昵地击在小A的左肩:“谢谢你,小A,我喜欢你的真诚,感谢你的帮助!”话音刚落,教室里又一阵掌声。
第二位也是男生,什么也没说,紧紧地拥抱了小A。我在一旁,清楚地看到小A嘴唇微微颤动,他被触动了。
第三个上来的,是个漂亮的女生,还是班长。只见她大大方方地注视着小A的眼睛,微笑说:“说实话,我和好多女生都喜欢你。因为一个乐于助人,每天能把打扫卫生这样小事做好的人,就是有责任、能担当的真正的男人!我相信这样的人也能把其他的事做好!谢谢你,你是我们的骄傲!”班长的话赢得全体师生的热烈掌声,也赢得了小A深深的鞠躬和再也忍不住的泪水。
就这样,在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十八位同学都用各自独特的方式向小A表达了谢意。小A不住地擦去强忍的泪水,鞠躬感谢。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们潸然泪下。
我紧紧拥抱了小A,大声叫出他的名字,让全体同学一起回应:“我们爱你,我们支持你,我们需要你!”
一个月后,班主任打电话给我:“张老师,小A这孩子就像变了个人。不仅热爱交往、开朗活泼了,而且学习也积极主动了,课堂上反应迅速,表达力超强,这是我从没感觉到的。我觉得这才是他真正的生命状态。家访时他妈妈也激动地说,我们家小A又回来了……”
对于红色的小A来说,生活的不幸遭遇让他变得压抑封闭,现实的学业落后让他备受忽视,心生自卑。但红色的需求始终不变,需要被认可、被关注,想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追求快乐永远是红色的行为动机。明白这一点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了归属于这个集体,小A想通过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从中感受人际互动的快乐。当小A被同学们充分认可和欣赏时,他的防御和孤独才被释放,重新恢复了红色的生命活力,变得积极热情、乐于表现。
如何搞定拐弯抹角的固执学生?
学习成绩好却不受欢迎,做事有条理又磨蹭较真儿,沟通起来总琢磨不透他的心思……这样的孩子是什么性格,有心理问题吗?如果你也是面临这种苦恼的家长或老师,可以听听小洁的故事,跟我一起走进蓝色孩子的世界。
镜头一
小洁的妈妈一直对乖巧懂事的女儿很放心。唯独一点,女儿的心思藏得很深,不愿直截了当说出来,妈妈总是很难猜透。
一次,小洁妈妈打电话找到班主任,着急地问:“我们家小洁昨天在学校发生了什么吗?放学路上她闷了一路,回家饭也吃不下!”
班主任也很疑惑:“她什么都没和你讲吗?”
小洁妈妈想了想说:“她就问我,评选得票多是不是就代表同学喜欢?我说是啊,老师同学都喜欢优秀的学生啊,她好像就不太开心了。”
班主任这才想起,昨天口语交际课上练习了《学会赞美》,老师让同学们在小组内评选“赞美之星”,说说生活中哪些同学经常赞美他人,欣赏同学的优点。身兼两职、学习优异的小洁,得票却不如成绩平平的同桌。
妈妈疑惑,这也不算大事啊,孩子咋不直说呢?
蓝色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评价,小洁没有把评选“赞美之星”的事直接告诉妈妈,是希望通过拐弯抹角的提问,让妈妈读懂自己的失落与沮丧,进而安抚其内心强烈的不安全感,但事与愿违。这也给蓝色孩子的父母和老师提出一个要求:要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细致捕捉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呵护他们敏感多疑的内心。
小洁是学习委员又是小组长,说明她成绩优异,深得老师信任。但是蓝色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在平日的学习中,小洁认为,同学们做对的地方是理所当然的,而对于做错的同学,只有不断地要求和批评才可以帮助他们进步。小洁因此吝啬赞美,不擅长表达对同学们的欣赏,再加上平日不苟言笑,给同学们距离感,得不到“赞美之星”也是理所当然。
镜头二
小洁的课桌总是那么干净。自习课上,她把文具摆放整齐,又细心地抹平折了角的作业本。据老师观察,小洁有一个小本子,每天都会事先列出详尽的作业计划。
这个月,小洁又获得了三张“作业小标兵”奖状,老师看着一笔一画字体工整的小洁,不禁心生感叹:每次她稍有不满意就擦了改,改了擦,难得有这么小年纪就懂得精益求精的,当然了,如果小洁做作业的速度再快些就好了。
不料今天写到一半,小洁就停笔了。原来旧的作业本用完了。
老师关切地问:“有带新的吗?”
小洁点点头。
老师说:“那用新的作业本继续抄好啦。”
小洁摇摇头。
她拿出新的田字格作业本给老师看:“早上妈妈买的。”
“怎么了?”老师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小洁把两个本子摊在一起,老师才发现新买的田字格是一行10格的。平时学校惯用的田字格是一行9格的,左右各写4个字,正好中间空一格。
老师想了想说:“实在不行,你就中间空两格,一边各写4个字。”
于是,小洁写了起来。
不曾想第二天小洁交上来的是一行9格的作业本。
事后,据小洁妈妈讲,昨天女儿一回家就要求她买新的作业本,一行9格的,才称了小洁的意。小洁认认真真在新的作业本上重新抄了一遍作业。
这里再一次见证了小洁拐弯抹角的表达方式。不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喜欢让老师和家长猜。
蓝色做事充满条理和计划,对自己和他人都是高标准、严要求。这在小洁身上也得到了充分体现,也是她课业优秀,多次获得“作业小标兵”的原因。
小洁的故事也再次向我们传递一个信息:性格没有好坏,只有差异,每种性格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而小洁的局限就是过于专注细节,死板不懂变通,不喜欢打破既定的原则和计划。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由于对他人性格的不了解,以己度人导致冲突、出现沟通障碍。
如何征服总是顶撞的逆反学生?
教师培训两周后,一位小学班主任反馈了最近他感受最深的一句话:“因‘色’施教,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接着,他讲述了他和学生小C的故事:
一次,有几个学生的语文作业错得太离谱,书写也不工整,上课时我就准备拿这事作导入,杀一儆百。
正在兴头上,突然传来小C的声音:“老师,你别耽误时间,直接讲新课吧!我们又没错!”小C的话仿佛有巨大的魔力,教室里的空气霎时被凝固了。
这还了得,你这五年级的毛孩子就敢给我添乱叫板!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我顿时火冒三丈,猛地一拍桌子:“你说什么?站起来,你再说一遍!”
小C不但不站起来,嘴里还嘟囔着:“哼,我们又没错!”
“小C!你,给我站——起——来!”我一字一句地说,情绪也爆到了极点。
也许是迫于压力,小C霍地站起来,一脸的不屑,大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迈与壮烈。
课后,我又把他叫到办公室,不依不饶希望他能认错服软。小C则一言不发,以不变应万变,弄得我最后不得不甘拜下风,草草收场。放学时,我还发现自己的电动车“意外”没了气。
其他任课老师也反映小C虽然课堂反应快,成绩也不错,但是学习态度不够好。他不是对简单的问题不屑一顾,就是在课堂发言毫无拘束,根本不走举手回答的“程序”。说起话来直截了当,有时还咄咄逼人,颇有“我的课堂我做主”的气势。
后来对照不同性格色彩的特点,我基本判定小C是黄色孩子。黄色孩子目标明确,做事高效,不喜欢被约束和控制。有极强的掌控欲望,具有天生的领导气质。其实,我在课堂上和他硬碰硬,不懂得迎合他的心理需求,只能增加他的逆反情绪,所以最后电动车也被放了气。了解了这些,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有惭愧,有接纳,更有行动的方向。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尝试给小C单独布置有点难度的学习任务,满足他的特殊需求。偶然发现小C的日记:“今天的课堂作业,除了可以完成几道公共题,老师还特意让我完成两道挑战题。爽!我感觉我的小宇宙被激活了,这才是我要的感觉,我一定会所向无敌,挑战成功!”是的,黄色孩子特别喜欢挑战有难度的任务,面对挑战他们很兴奋,任务完成后,他们很有成就感,会给黄色孩子留下美好的体验,这同时也是对他们更高级别的奖赏。
另外,从上次的课堂冲突中,我也明白不要试图让黄色孩子口头认错。事实上,只要以平起平坐的方式给他们尊重,讲清利害,他们自然会用行动来表示认同和接受。作为一个不甘被领导的黄色孩子,我建议小C参与纪律班长的竞选,我告诉他这是一个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也是改变自己形象不断进取的阶梯。小C愉快地答应了,而且获得了同学们的支持。我的另一个美好期待是,小C在参与管理班级的过程中也会逐渐明白,只有尊重规则,才能真正赢得权威。对黄色孩子来说,谁给我挑战目标,谁给我解决方法,谁让我觉得强大,我就尊重谁,佩服谁。
教育中,有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只有了解不同孩子的性格特点,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如何鼓励缺乏上进心的木讷学生?
在学生的素质教育考评手册中,总能看到老师给这一类学生留下批语:“某某同学忠厚老实、温文尔雅、遵守纪律、团结同学、关心他人,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各项活动,努力进取、敢于创新,做一个有独立意识的人!”这些学生多半是绿色。
如果说红色给我们的生活增添激情和快乐,蓝色给我们稳重和信任,黄色给我们勇气和坚定,那么与绿色相处,我们感受到的是轻松、自然、无拘无束。
小申就是这样一个学生,成绩很稳定,一直在倒数第一和第二徘徊。每次见到小申,他都笑眯眯的,不怎么言语,也从不和人发生争执。上课经常打瞌睡,课下也不见他有大动静,人送外号“懒猫”。
新接班时,老师都挺喜欢他,听话,不惹事,服从安排。后来,小申渐渐让老师们头疼起来。他过于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毫无目标可言,即使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无法推动他。
课堂上,同学们都在做作业。小申的课本、文具、作业本摆得丝毫不差,可就是不动笔。
“为什么不写啊?”老师问。
“嘿嘿,不会。”话未出口,先见笑脸。
“那为什么不会呢?”
“我笨。”他仍旧咧嘴一笑。
“谁说你笨了?”
“同学们都说,从一年级的时候老师就这样说。”老师问一句,小申回一句,绝不让人心生怒火,但他就是不动笔,哪怕作业简单到只是抄写。
你们说我笨,我就笨;我笨我就不会;我不会我就不写,你们干脆放过我吧。这就是小申的思维逻辑,这是绿色在长期的挫折体验和负面评价中建立起来的自我意识。心理学把这种学习行为定义为假装无能,他并不是真正的无能,只是借助这种表现逃避责罚和失败体验。有人说,小申就是“习得性无助”的形象代言人,可这个代言总让人感觉有些悲凉。
当老师们读懂他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动机时,达成了这样的共识:
第一,要从习惯养成入手,建立小申自己的评价体系和阶段性学习目标。因为丝毫的压力都会让他恐惧不安,进而失去行动力。“跳一跳,能摸到”对于小申而言,有时需要改成“伸手就可以摸到”。只有目标具体化、可达成,绿色孩子才可以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并且获得前进的动力。
第二,创造机会,让他们体验当主角的感觉,在温馨平和的氛围中鼓励他们表达真实想法。因为,绿色不会积极主动,守株待兔对他们来说是最安全的办法,“无所谓”“随便”“还好吧”是他们的口头禅。
怎样激活小申的行动力呢?班主任老师精心策划了一次班会。
班会上,老师问小申:“你希望大家怎样对待你,你只需要坐在位置上回答就好,一个词也可以。”
小申愣了半天,给出的答案是“友好”。
接着,老师说:“生活因友爱而美好,谢谢小申的真实想法,真实最可贵,友好最可贵!这次班队活动主题就叫《友好》,让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小申,也希望大家用友好的方式和小申交流。”
因为一句“友好”,小申也收获了生平最美好的感动。
当绿色表达出真实想法时,鼓励他们去实施,在行动中获益,就能不断提高他们的能动性和对目标的控制感。
第三,放慢指令速度,学会等待,不要说他们笨。小申这种看似了无生机的懈怠,不是真正的身体疲倦,而是心理上一种什么也不想做的闲散状态,就像冰封的大地等待春风的呼唤。对待绿色孩子,如果我们能多一点耐心,多一些宽容,等到小申对自己宣告“我准备活出真实的自我”时,他就会告别过去,拥抱属于自己的春天。
教育,不是把所有学生都往一个模子里套。因为每一个个体的成长都历经了太多故事,我们不了解,就无法走进他们的心门。性格色彩恰恰是一把通往学生心门的钥匙。
帮助学生打开心结,就是帮助他们回归本色,活得真实而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