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既要对人,也要对事

人们习惯性地听到并认为既然是批评,就要对事不对人。不可否认,客观合理的批评就应该对事不对人,但是在涉及具体的口气、方式时,也要学会因人而异。

某纺织厂的赵文和吴斌,在同一个车间工作,赵文比吴斌早两年进厂。在生产操作的过程中,他们都出现了失误,而且所犯错误都差不多。车间主任针对这样的情况,对两个人采取了不同的批评教育方式。因为赵文是老员工,所以主任就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但对于吴斌的失误,只是指出了他操作不当,还安慰他不要性急。赵文很不服气,找车间主任理论。主任对他解释说:“这样的失误出现在你身上是很不应该的,毕竟你是一个老员工,所以出问题就是态度的问题。另外,你的技术很熟练,就应该对自己有更严格的要求。”赵文听完后不语了,觉得主任说的有道理,便默默地接受了批评。

可见,当同样的错误发生在不同人的身上,批评时要因人而异,否则就会产生不良的后果。大致说来,有以下几点需要特别注意。

1.批评不同年龄的人

在批评某人之前,要对其实际年龄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对于年龄比自己小的人,要善于用一些开导性的语言加深其认识;对于年龄相近的人,因为公共点比较多,所以最好多一些自由的交谈、沟通;对于年龄比自己大一些的人,最好采用商量的口气。同时,批评时要注意称谓,对年长的人要多用一些谦语。总之,不同年龄段的人的特点也不相同,在选择批评方式的时候,最好区别对待。

2.批评不同职业的人

针对同一个行业不同职业的人,批评也应该有所不同。对工作能手和初学者的要求不一样,所以批评也不能相同。同样,同一种方法也不能用在担任领导职务和一般的工作人员身上。

3.批评不同知识结构和阅历的人

知识结构、阅历不同的人,他们在接受批评时的心理状况会有很大的差异。如何使用语言艺术,让他们乐于接受批评,又有如遇知己之感,深深地考验着批评者的智慧。对于这种人,要善于讲道理,而且有时只需蜻蜓点水,对方便能心领神会。

批评固然要针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方式,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批评的核心是事,而不是人。所以,在苛责他人时,应该做到不以对方的人格、尊严为对象,而只就他的行为本身进行批评。

每个人所关心的都是对方的行为,如果对方能够接受批评,紧接着就可以赞美他,这样就不会伤害他的自尊心。例如:

“小王,据我所知,你以前好像从来没有犯过这种错误啊……”

“小王,坦率地讲,我是因为知道像你这样的人应该做得更好一些的。这次的事,实在不像是你所为。”

如果像上面这样去讲,就既能指出对方的错误,又能够激励他努力向上。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领导、老师和家长,没有把握好这种分寸,往往用挖苦或讽刺代替摆事实、讲道理的批评,这实际上就是把批评降低为一种泄愤的手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