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化是种能力,只有剔除那些不必要的,才能让必要的凸显出来。
——汉斯·霍夫曼
你们有没有听说过“长毛狗”故事?就是那种虎头蛇尾,包含了各种冗杂无关的细节和突兀的转折,大段铺陈让人走神,最后却潦草收尾、极其无趣的故事。这样的“长毛狗”故事实在很多,但我个人觉得最经典的例子要数马克·吐温写过的一个。
在马克·吐温的当代经典作品集中,有一本写于1872年的《苦行记》(RoughingIt)。在这本半自传体的小说中,他记述了自己去美国西部淘金的冒险之旅。当来到一个陌生的小镇时,马克·吐温遇见了好几个人,这些人都对他提起一个名叫吉姆·布莱恩的人。他们说,他有个精彩绝伦的故事,绝对不要错过。这激起了马克·吐温的好奇心,他急切地等着这个人出现好一听为快。工夫不负有心人,有一天,马克·吐温终于遇到布莱恩了,终于可以坐下来听他讲传说中那个“激动人心的他爷爷的老山羊的故事”了。如果你读过这本书,肯定知道接下来是接近1500字的一大段话。我摘其中一小段:我爷爷把它(老山羊)从伊利诺斯带来的——从一个名叫耶兹的人手里买来的——比尔·耶兹——你们说不定也听说过他。他爸爸是个教堂执事——浸礼会的——还是个十分活跃的人呢,你要起得很早才能起在虔诚的老耶兹的前面。
就是他劝说格林家在向西部迁移时和我爷爷搭帮的。塞恩·格林怕要算是那群人的头儿了吧,他讨了个叫威尔克森的“女人”——萨拉·威尔克森——一个美人儿,它是——在老斯托达德喂出来的一头最漂亮的小母牛,真标致,认得它的人都这么说。
布莱恩的故事并没有讲完,因为讲到一半,他就睡着了。
(他每次讲这个故事都会睡着,马克·吐温知道自己被恶搞后气坏了。)布莱恩的故事是一个极端夸张的例子,不过类似的错误其实我们每天都在犯:衍生太多细节,列举太多无关的事实。像布莱恩一样事无巨细地铺陈讲述,会让原本精彩的故事变成老太太的裹脚布,让人大倒胃口。
记者们通常把这种情形称为“误入杂草丛”——意思是太多旁枝末节导致故事变得乏味,从而让人失去耐心。当你在“杂草丛”中迷路时,就弄丢了故事的主线,在一堆无关紧要的细节中漫无目的地兜圈子。让别人认真听你讲重要相关信息已非易事。试想一下,如果你一开口就说一大堆无关的人名和日期,还想让别人专注,这不是难上加难吗?
我的工作要求我非常注意自己的沟通方式。但我也是在定下提升自己沟通技能的目标后才觉察到,原来在平时沟通中自己经常不自觉地执着于细节问题。尤其是,我发现自己会因为对一些记不清的基本数据和事实过于较真而显得啰唆。
可能你也有过这种感觉。“误入杂草丛”的说话方式一般是这样:“我们2006年去了意大利。不对,是2007年吧?等一下,应该是2005年,因为那是在我到波士顿工作以后才去的。
我觉得应该是。莎伦肯定知道确切时间。”等你终于要开始讲正题时,估计你的朋友已经眼神呆滞,想去喝杯拿铁提提神了。
精神病学家兼商业顾问马克·郭士顿说过:我们如果不想让交谈成为一言堂,一次说话最好不要超过40秒钟。他用“交通灯”来打比方:谈话的前20秒,对方通常会喜欢你或者觉得你说的有意思,这段时间是绿灯时间;接下来的20秒,当“对方开始失去兴趣,并且觉得你有点啰唆”时,谈话就进入了黄灯时间;第40秒钟,红灯亮起。郭士顿说:这时候你就该适时地闭嘴了。
大家可以在心里数一下40秒大概有多长。看着手表或者时钟的秒针,好了,开始讲你的故事吧,秒针走过40下你就必须停下。时间不是太长!如过你把宝贵时间都浪费在可有可无的细节上,那就永远没有机会说重点了。
人之所以说话啰唆、拖泥带水,有几个主要原因。我在前文中已经提过可能性最高的一个:人生来就喜欢谈论自己,而且大多数人都很喜欢闲聊。但有些人只在紧张的时候才会变得话多,焦躁感使他们不由自主地说个没完。而另外一些人则是为了表现自己在某方面的见识广博、学有专长,为了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至于剩下的人,可能从来没学会如何倾听,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该闭嘴。
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在交谈中执拗于无关的细节一定会把谈话带进死胡同。就好像吉姆·布莱恩离题万里的废话,一个本来也许会很精彩的故事被他讲得支离破碎……假如他有机会能讲完那个故事的话。
当然,有些情况下,我们需要对细节问题锱铢必较。比如:我们都希望官员们在立法提案投票前做过全面的考察;希望律师在辩诉案件时,对能作为依据的所有细枝末节的法律条文都了然于胸;也希望医生和会计们对所有技术性细节采取十分谨慎的态度。但大多数人不想听议员谈论《奥尔德里奇–弗里兰货币法案》的修改细节,也不会有耐心听医生讨论手术时该用什么手术刀。我们希望他们能跟自己的同事,而不是我们讨论这些细节。在日常谈话中,太多细节会让人感觉乏味。
对有些人来说,“娓娓道来”是一种很舒服的聊天方式。
你肯定会有那么一两个朋友或家人,特别爱罗列自己一天都干了哪些事或谈论自己还有哪些事要做。你问了一句“最近忙吗?”,那个人就会开始滔滔不绝:“我今天超级忙!一大早就起来做早饭。我的狗消化系统有点问题,所以必须为它准备添加细麸的狗粮才行。然后,我又把笔记本电脑送去修。大概从一周前开始,不知道怎么回事,它一放碟片就会死机。然后,我又去……”我不想继续折磨你们了。实在是很无聊,对吧?
没人会关心这些琐事,除了你自己。你会买一本用200页的篇幅来写待办事项的书吗?我猜不会。我不想听那些细节:你清理了猫厕所,在ATM(自动取款机)上取了钱,或是又去商店买了点莴苣。这样琐碎的细节,没人会有兴趣听的。
我并不是说你自己对待办事项的进度进行追踪和复盘是毫无意义的。很多效率专家都提倡要制订每日计划,把记录变成一种习惯。记录不仅能让你获得成就感,还能把你所想的待办事项转移到纸面上,让你能集中精力去做事。然而,很多人没有把自己的任务清单写在纸上,而是一股脑说给别人听,倒到别人的大脑里去了。
跟别人说自己的日常安排可能会让人感觉很满足,但这很少会变成一次有意义的谈话。听了你的待办事项,别人能说些什么呢?“哇,有这么多事要做啊。”你可能是在期待别人的夸奖或同情,希望别人夸奖你能干,做了那么多事,或同情你还有那么多事需要做。不过,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你要说的一定已经超过了马克·郭士顿“交通灯法则”的40秒极限。
严谨起见,我想强调一下,我并不是说分享细节或自己十分在意的事永远都是不可取的。有时候,能向别人说出自己完成的工作或计划对你非常有益,而且通常对方也会出于爱和支持听我们说完。曾经有无数次,我听我儿子给我讲那些复杂的电子游戏玩法,其实心早就去了别的地方。但我认为听他说话很重要,不管他跟我重复多少次每个人物的攻击力是多少,我都会不厌其烦地听他说完。我之所以这么做,不是因为我认为我们的谈话很有意义,而是因为我是他的妈妈,并且我爱他胜过世上的一切。
在朋友需要时听他们说说生活中的琐事是一种爱的体现。
假如亲近的人被诊断出了癌症,她也许会很想聊聊癌症治疗过程中的方方面面,也许会有各种各样的担忧想找人倾诉,哪怕那些都是微不足道的小问题;一个痛失亲人的朋友也许会跟你谈起对逝者生活和工作中的很多细节的回忆。在这种情况下,去聆听他们,是爱的表现。
但如果你朋友只是在跟你说她做车辆登记的烦琐流程,你就不一定非要耐心地听她说完。也许她是想抱怨自己等得太久,久到把同一首慢摇歌听了6遍。她是不得已,可你不用听她再唠叨一遍。如果你愿意听她说也行,否则的话就请她直接说正题好了。
罗列任务清单只是“误入杂草丛”的表现之一。另一种表现是把自己知道的关于某个话题的所有事都掺和到一个谈话中来。在电台直播间我常遇到这种情况,嘉宾紧张时尤其会这样。我抛出了一个话题,被访嘉宾就会接着这个话题把他知道的所有相关事情一股脑儿地都讲一遍。我的工作之一就是打断他们,以防我们都迷失在杂草丛里。
在私人谈话场合,这样的事也不少见。如果有人问我们是否养宠物,我们就会把宠物的名字、几岁、品种、性情脾气全都说出来;如果有人问我们是否有电脑或者笔记本,我们就会把电脑的内存有多大等都说出来。
大多数人都会犯这种错误,并不是因为我们存心想让别人觉得无聊。我想不会有人跟人聊天的时候会想:“嘿!我就是要让这家伙无聊死,让他觉得再也不想见我。”但毫无疑问:那些细节确实无聊死了,可能只有你自己觉得有意思。如果说交谈的核心在于让双方都能投入进来,那进行一次有效而具有启发性的交流,太多细枝末节只会适得其反。
如果你的确有重要的信息要告诉对方,废话连篇的害处更大。你想告诉某人具体的航班信息,只需要告诉他航空公司、起飞时间和航班号就行了。如果你画蛇添足,把机票费用、航班中途停留时间、停车的最佳地点和返程的航班号全都告诉他,那重要信息可能反而被淹没了。
换句话说,假如你想让别人记住一个号码,是会说出几百个号码让他记住其中一个,还是只跟他说需要记住的那个号码呢?就像你同时把一百个乒乓球扔给别人,让他接住其中某个特定的球,请问是变难了还是变容易了?
把我们带入“杂草丛”的不仅是待办事项清单这种无聊琐碎的事,忍不住纠正别人的小错误,也会让你陷入这种困境。
假设你的朋友正在跟你讲自己去滑雪时发生的一次惊险事故。
他说当他被直升机救回医院后,做了个紧急的核磁共振检查来确认是否有肋骨骨折。这时,你跳出来纠正他:“不对吧,核磁共振照不出你的肋骨,只能显示软组织损伤。你是不是说拍X光片啊?”你的这番话也许会把一次好好的谈话(甚至一段好好的友情)带进阴沟里。
这个原则适用于很多类似的日常交流情境。我知道要忍住不去纠正别人的语法错误、技术术语误用,或是发音错误这样的低级错误是很难的。但我恳求大家,忍住。
再进一步说,我建议你们把“哎呀,其实……”这句话从你的字典里删掉。通常,我不会提供这么具体的措辞、意见或者建议,大家要避免使用某些词,但我在这里破例。就像“我不是种族主义者,但是……”这句话一样,“哎呀,其实……”后面不会引出什么好话。如果你必须要纠正别人,因为如果他们得到的信息不准确就会引发麻烦或导致什么恶果,也请换种方式或者耐心等他们说完再提出来。如果只是不要紧的小事,那根本不需要特意去纠正。没人希望自己在讲述享用大餐的故事时被打断,然后被教育一通真正的香槟只能出自法国这种事。
在交谈中,判断哪些信息是重要的、哪些是无关紧要的是我们的责任,这一点有时候很难做到。但只要你开始注意这个问题,就已经算得上是一种进步。人们常常会不经大脑、滔滔不绝地讲,没有想过哪些才是该说的。
下次,你再发现自己啰唆地说自己的私事时,记得观察一下对面听者的脸色。他们是不是在东张西望?有没有开始打哈欠?
如果是,说明他们可能已经很想逃了。别管你是哪年买下自己的第一辆丰田车了,直接说你想说的事吧。你的朋友、家人、同事,甚至咖啡师,还有收银员都会衷心感谢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