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完美传染给别人,成就完美影响力

“纯净白色”的代表——完美主义者——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细节狂”,他们在生活中和工作上不能容忍瑕疵的存在:地上掉了一根头发,他着急得顾不上吃饭也要先捡起来;伴侣的袜子没有放在规定的位置,他(她)为此会大发雷霆或喋喋不休……

史蒂夫·乔布斯,这个名字在IT行业中与比尔·盖茨一样闪亮,他是“苹果”电脑的创始人,引领了电脑时尚的潮流;他创立了皮克斯动画公司,拨动了娱乐业的风向;他创造了iPad,又通过它影响了不止一代人的生活方式。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完美主义者,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要做成一件事,你就要对它十分热爱,否则就没有任何意义。”这成了他的名言,也成为了他个人性格的宣言。他执掌“苹果”的年代,也将这种完美主义作风带到了公司。

乔布斯的演讲总会给人意外,其轰动效应在全球数一数二。他一袭黑衬衫、牛仔裤和白球鞋的便装,轻松活泼的演讲令人迷醉,严肃的主题在温馨感人或诙谐有趣的气氛中直接触及每个人的神经,尺度拿捏得刚刚好。不知情者可能以为那是演讲天才的即兴发挥。而实际上,乔布斯的每一场演讲都需要几个星期的预先准备,需要上百人的协同工作。

工作小组会从公司内外收集充足的视频和图像,从中选出最满意的给他。乔布斯会毫不留情地砍掉其中的绝大部分,以至于工作小组不得不数次返工。虽然有些不可思议,但是最终拍板定下的资料确实是最棒的。然后再进入彩排,每回彩排的参与者都会毫不例外地受到乔布斯的痛责。他迫使工作小组更玩命地工作,除非他自己和大家做得堪称卓越。每段演示都要精确无误,每一个图片和手势都要寻找最佳的契合处。乔布斯的演讲,聚合了所有工作人员的付出与天分,依靠精确的细节控制,在若干次秘密彩排之后才会呈现给“苹果”的狂热爱好者。

这种残酷的完美主义,更多地体现在“苹果”新产品的研制中。在许多公司的产品开发过程中,技术、设计等部门往往会以“做不来”为由,进行缩水处理,这时候就需要一个铁腕领导者将“No”变成“Yes”。这是一种超越了技术、超越了理性、超越了现实的直觉判断力。无论是“苹果”的技术员还是合作伙伴,当场理解和认同乔布斯要求的人并不多,但很多人承认,乔布斯的压力让他们能做出一些超越自己能力的成果。即使那些他参与不多的产品,也会因为他的最终审核而提升水准。乔布斯不是技术人才,却是一个“技术标杆”。

时过境迁,人们多会赞叹乔布斯的先知先觉。可是在工作过程中,那些有着强烈自尊的技术尖子,常常难以忍受乔布斯的暴躁和挑剔。以至于有一种说法,没有人可以跟乔布斯合作一次以上。一次,乔布斯曾要求一位设计师在设计新的Macintosh电脑时外表不能看到一颗螺丝。后来,那名设计师设计的模型里有一颗螺丝露出了一点点儿,结果乔布斯立刻就把他开除了。

设计并不是简单的线条与空间的组合,而是一种审视世界的态度,是人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态度和方法具有普遍意义。没有对完美的疯狂与忘我,就不可能是“苹果”急需的人才。这就是乔布斯的理念。

对人性至察而又通明,使得乔布斯能够最真切地把握住用户潜在的需求;对图文、象形表达的痴迷,又使得他对那些让人们醉心的小物件慧眼识珠;他那残酷的完美主义,无疑给他的团队和合作伙伴树立了很高的标杆。天赋和意志力完美结合,一种彻底的精神自由,使得乔布斯这个不懂技术的人,却能够成为“苹果”技术创新的灵魂。

这位现代科技中典型的完美主义者将完美的典范发挥得淋漓尽致,他的存在让“苹果”的设计总是超出工作人员的预期,这或许就是完美主义者的影响力。

人与人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完美主义者这种高标准、严要求的个性带给周围人的影响多数是正面的。正因为大家害怕被完美主义者批评,也害怕自己所做的事情与完美相去甚远,因此反躬自省,常常能做出超乎自己想象的完美作品。这种完美传递的结果让完美主义者最为欣慰,也是其最希望的事情—完美主义者总想要别人跟随自己的脚步,让世界多一分完美,少一分糊弄与纵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