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主义者作为九型人格中的“1号”,他们的性格中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就是关注细节,力求完美。他们对自己的要求极高,认为自身就是道德的楷模,与此同时,他们对周围的人也同样“高标准、严要求”,希望世界有更多“德才兼备”的人物。
这个愿望虽然美好,却常常无法实现。我们都知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完美的人与事物根本不存在。“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对于喜欢用放大镜来看周围人的完美主义者,他们显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但在生活中很难做到。
一个真正成功的人,他们的人生哲学多半是“抓大放小”,所谓大节不亏,小节不究。只要对方在大的原则上不犯错,那么其他小节问题都可以“坐下来”好好商量。这种宽容的气度正是一个大度的人,或者说幸福的人所应有的特质。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中,没有人喜欢与一个爱挑剔的人相处,正如没有人喜欢随时准备听别人给自己提意见的道理一样。
所以,严于律己的1号完美主义者,首先要学会的是在追求完美的同时学会宽容,即“宽以待人”。中国人喜欢讲“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更是完美主义者亟待解决的为人原则。
如果为了追求品德的完美与完善,而把周围的朋友、家人、同事逼得每日与你相处都感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那么你就谈不上受欢迎,更无须说什么影响力了。允许别人犯错,允许他们有缺点,也允许他们有一些小毛病,这是为人成功的重要品德。
三国时期,曹操在这方面可谓做得十分到位,求贤若渴的他为了得到有用之才,不计较对方的出身,也不在意下属的小毛病。所以他的周围一直聚集着一批能文能武的人才。比如,他的贴身谋士郭嘉行为不太检点,负责“纪律检查”的陈群就去检举揭发他。曹操对此的处理是,他没有去过问下属的“私生活”,却表扬了陈群的做法。曹操的这种做法是要表明两个观点:一、郭嘉的才华如此出众,私生活上的问题并不影响他发挥才能,所谓瑕不掩瑜,因而放过;二、陈群的秉公执法仍然要鼓励支持,否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曹操的这种大气与大度使得他成就了一番了不起的霸业。官渡之战前,袁绍的部下陈琳按要求写了一封讨伐曹操的檄文,把曹操的祖宗八代都骂上了。后来袁绍大败,所有人都为陈琳捏了一把汗,以为曹操一定不会放过他。孰料曹操说:“你骂我可以,但是为什么要把我的祖先也骂上?”一句玩笑话过后,他放了陈琳。
这种抓大放小的度量正是考验一个领导的标尺,同时也是我们衡量生活中一些事务的重要参照物。因为生活相较工作更是琐碎,细节更多,如若不懂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哲学,只怕会落得不欢而散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