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型人格的成长经历及成长建议

平和型的人在成长过程中曾有过这样的经历:

在平和型的人还是孩童时,在他们眼中,父母、老师或长辈,都是疼爱自己的,但同时,他们会认为父母、老师和长辈并不重视自己,因为他们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人,没什么值得别人注视的地方,他们的所想所求,父母从来也没有认真对待过。但这对平和型的人也没什么关系,只平淡地欣然接受,不会做出什么反应,也不会渴望有任何改变。

若要他们回忆一些童年往事,他们大多数的答案均是:“平平淡淡,没有什么特别,每天也是上学、放学、吃饭、睡觉,天天如此。”即使父母因为工作关系而留下他们一人在家,他们亦不会感到被遗弃或没有人理会,同样也不会像活跃型的人般开心兴奋,唯一令平和型的人记起并感到浑身不自然的,通常只是那些争执场面,每当这些冲突事件出现时,他们会尽快逃离现场,然后找地方躲避,旨在维持内在和谐的感觉。

有一位平和型的人自小有一个观念,跟父母逛街后必须要买一件小玩意回家,就算只是一粒糖或一。‘张纸也好。有一个平和型的人记得有一次她要求买一件玩具,但母亲拒绝,她便一直哭哭闹闹着回家,母亲仍然不理会她,回家后她一个人坐在客厅中继续吵闹。直至晚上,父母及兄弟姊妹相继上床就寝,她眼见各人均休息,而自己也已哭得疲累了,便自己上床睡觉了。到了第二天醒来,已经完全忘记自己昨日的事,照常生活,内心也没有任何负面或正面感受。

另一位平和型的女孩说,小时候她很害怕看到父母争吵,当父母吵架时,她第一时间会回到自己的房间,若吵架声太大过度激烈时,她甚至躲进房间的衣柜,不想听到任何争吵声。其中一次,当吵闹完毕,她走出房门,看见父亲一声不响地坐着,愁眉苦脸,欲哭无泪,她感到很痛心,并哭起来,因为她深深感受到父亲受到了伤害。但第二天,她的内心又回复平静,不会记挂着不开心的事。

平和型的人所看到的世界是自己的存在与付出并不重要,自己的身份也不重要,世上所有单一事物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整体那份归属感和舒适的感觉。他们相信要得到这份和谐、平静,就只有把自己的专注投放于他人的立场,把自己融入他人,这样就可避免因个人立场引起冲突,也可避免令平静的内心泛起波动。

针对平和型的人的成长经历,专家对这类人的成长提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要经常锻炼,加深对自己身体和情感的了解。有规律的锻炼是健康的自律的一种形式,它会增加你对自己感情和其他感受的认识。加强对身体的关注,也将增加你把注意力集中到人生其他领域的能力。锻炼,也是体验自己的某些侵略性并把它们表达出来的好办法。

其次,要锻炼自己的专注力。要强迫自己去关注那些正在发生的事情,不要对别人漠不关心,只是沉浸醉在自己的白日梦里。试着去集中注意力,让自己成为周围世界的积极参与者。要学习怎样才能在心理和感情上更加专注。

再次,要认识到你也会有敌意、焦虑和其他你必须要处理的感觉。负面感觉和冲动也是你的一部分,无论你是否认识到这点,它们也会对你的感情和身体造成影响。此外,负面感情常常会不经意地表现出来,成为你与他人建立和谐关系的障碍。你要清醒地认识自己的感觉,一开始就应把事情弄清楚,这样才能把事情处理好。

此外,平和型的人倾向于跟人打成一片,做别人希望自己做的事情,这种倾向值得检讨。一味地默认别人的意愿,真的给你带来了满意的人际关系吗?记住,如果你不在别人面前展现真实的自我,你就不可能去爱他们。这意味着你应该成为你自己的主人——看上去有点儿自相矛盾——只有表现出你的独立,你才能在别人需要你的时候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