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美丽心灵》让很多人认识并了解了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翰·纳什的传奇一生。由此,约翰·纳什的数学理论“纳什均衡与博弈论”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并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学、生物学、物理学及社会科学等领域。
人们并不曾想过,如此著名的纳什均衡理论,是约翰·纳什在研究人类行为时得到的数学理论。与普通的数学定义相比,纳什均衡同时体现了人类的行为及心理模式。
纳什均衡,又称为非合作博弈均衡,是博弈论的一个重要术语。纳什均衡是指这样一种均衡:在这一均衡中,每个博弈参与者都确信,在给定选择决策的情况下,每个参与者选择了最优策略以回应对手的决策。也就是说,所有人的决策都是对自己最优的。
在一个庞大的社会体系中,人作为单独的个体,不可能永远处于全部合作关系。非合作的博弈现象更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生活中,随时存在着选择,要人们做出最有利的决定。不论是购买商品、申请工作机会,还是时间安排,甚至是谈婚论嫁的伴侣都需要选择。难怪人们常说:人,从出生就面临着很多岔路口。如何走下去,要看自己的决定。
诱惑无处不在,选择无处不在,而博弈也就无处不在。爱情心理战中也存在着纳什均衡理论。相爱的人就如同同舟共济,站在一条船的两端。要么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在船上漂泊一生;要么跳进水中,离开孤独的一叶轻舟,而另一方也因失去平衡落入水中,溺水身亡。到底是宁愿受伤也不跳水,还是小心翼翼地安抚对方情绪,随时准备离开,这就如同两个人处于同一“困境”,总是会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决定。但他们往往忽略了两败俱伤的情形。也许当你转身跳入水中的同时,对方也做出了相同的选择,跳船而逃,博弈的结果也可以达到均衡,结果并不坏。
就像丈夫喜欢看足球比赛,而妻子想要看连续剧,同在一个屋檐下,两人都希望结果对自己最有利,争执不休的结果往往是不欢而散。随后,或是家里多了一台电视,或是老公夺门而出,约上三五好友看球赛去了。夫妻间缺乏了最基本的交流,时间久了,感情淡了,最终就会以离婚收场。
如果一方背叛,跳船而逃,而另一方还傻乎乎地紧紧抓住二人的小船,乞求对方回心转意,那这场博弈的结果简直是太糟糕了。因此,如果你陷入了这样的感情博弈,请尽快消除幻想,勇敢地向对方说再见。
当然,在爱情中,也有那种白头偕老,真心相爱为对方考虑的最优组合。
还记得《麦琪的礼物》中那对处于“困境”的小两口——吉姆和德拉吗?丈夫吉姆卖掉了祖传金表,为妻子德拉买了一套梳子作为礼物;而德拉却卖掉了心爱的秀发,给吉姆买了表链。可是,德拉暂时不需要梳子了,因为她卖了秀发为吉姆买回了表链;而吉姆再也不需要表链了,因为他卖掉了金表为德拉买了梳子。吉姆和德拉的行为表达了彼此相爱的程度,心里想着对方,愿意为对方付出。
在这场礼物“选择”中,结局是暂时都不需要对方的礼物,但是,他们却找到了纳什均衡的共点,那就是爱。
爱情的博弈,胜负结果取决于男女双方相爱的程度。换句话说,就是信任度。了解对方对自己爱的程度,才能做出最优决策。有的人可能会说,吉姆和德拉彼此相爱,但还是弄巧成拙。其实不然,从表面上看,吉姆和德拉失去了心爱的秀发和祖传的手表。但两个人都做出了最优决策,宁可“伤害”自己,也不能“伤害”对方。
这样的例子还可以通过电影《天下无贼》中刘德华和刘若英扮演的盗贼夫妇得到体现。试想,如果“刘德华”没有在搏斗中死亡,而是与“刘若英”一同被捕,两人面临的选择就是招供与抗拒。这就是纳什均衡理论中所说过的著名的“囚徒困境”。与囚徒困境不同的是,两个人虽然处于非合作关系,但却彼此相爱。爱情会让“刘德华”为了“刘若英”和两人未出世的孩子选择拒绝招供,一切后果由他承担;而选择拒绝招供也是身怀六甲的“刘若英”做出的最有利的决策。由此,均衡理论达到平衡,两个囚徒在爱的指引下做出了最正确的决策。
看到这里,聪明的你一定明白了爱情天平上的平衡理论。一切取决于你爱对方的程度和对方爱你的程度。如果你爱对方,坚信这个人能够与你同舟共济,白头偕老,那就在博弈中做出些让步。这小小的让步,往往可以换来对方的信任以及情侣组合中最优的结果。
人生旅途中面临着许多选择、博弈,面对事业,你会清楚地了解自己的需要,面对生活,你会明白地做出选择。只有面对爱情时,会迷茫,会困惑,会不知所措,会无从选择。其实,只要你确定参与爱情博弈,肯定自己,信任对方,就可以做出最有利的决定。这也就是纳什均衡理论在爱情中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