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以诚,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信用即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一个人要想成功,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和支持。
“未学经商,先学做人”是李嘉诚经常说的一句话。不难看出,做人是做事的前提。
生活中,一个人不管有多聪明,多能干,背景条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如何去做人,那么他最终的结局难免会失败。因为一个人如果不会做人,难免做事时四处受限、处处碰壁、事倍功半。
一个懂得做人的人,一定会“先立信”。年轻、财富、学识、友谊毫无疑问是成功的资本,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人生最重要的资本是信用。古今中外的成功者,都深知“做人先立信”的重要性。
建安五年,曹操出兵东征。刘备被迫投奔袁绍,而关羽则为曹操擒获,拜为偏将军。曹操对关羽很尊重,待之以厚礼。后来,曹操发现关羽心神不宁,并没有久留的意思,于是对张辽说:“请你去试着问问关羽,是否愿意留在这里。”于是,张辽来到关羽的住处,询问关羽的意见,关羽叹息说:“我知道曹公对我厚爱,但是,我既受到刘备的知遇大恩,并起过共生死的誓愿,是不能背弃信义的。我总有一天要离开的,但在离开以前,对曹公一定要有所回报。”张辽转告了曹操,曹操敬重关羽的义气,也不为难关羽,他说:“如果哪天关羽想离开,我不会阻拦他。”
后来,关羽斩杀了袁绍的大将军颜良、文丑,并解了曹操的白马之围,曹操知道他肯定是要走了,于是,重重赏赐了关羽。而关羽则把曹操所有赏赐的东西,原封不动地包好留下,投奔正在袁绍军营里的刘备去了。曹操的部下要去追杀关羽,曹操说:“人,各为其主,不要去追他。”
从故事中不难看出,曹操在处理这件事上也是很有风度的。但是,曹操这样做的目的是借处理关羽事件以显示仁义罢了,目的是为了取信于民,图谋霸业。你看,即使像曹操这样的枭雄,都不敢失去“信”,可见“信”在为人处世中多么重要啊!
以“信义”争取民心,这在春秋战国时代、诸侯纷争天下之际,更需如此。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法令已经制订好了,但还未公布,他担心老百姓不相信,就竖了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在南门口,宣布说:“谁要是将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口,赏给十金。”老百姓感到奇怪,不敢搬。商鞅又说:“能扛到的赏给五十金。”有一个人扛起木头走到北门口,商鞅马上赏给他五十金。这样一来,变法的法令一公布,老百姓就相信了。由此看来,商鞅立木是为了立信,以此告示天下,表示坚守信用,是为变法鸣锣开道的。
俗话说:对人以诚,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信用即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一个人要想成功,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和支持。一个人的成功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无论是你的家人、亲朋好友,还是同事、同行、客户、消费者,都是你的人际圈,要维持好这些人际圈资源,最重要的是你要有信誉,让大家信得过你。只有大家都信得过你,你才可能有所成就。如果你不重视自己的信誉,失去了别人的信任,那你注定会失去别人的支持,遭到别人的唾弃。
司马光曾经说过:“信,是君王的最大法宝。国家靠人民保护,人民靠信义保护,不讲信义,就无法使唤人民;没有人民,就没有办法守卫国家。所以,古代的君王,不欺骗天下人;称霸天下的人,不欺骗邻国;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不欺骗自己的臣民;善于持家的人,不欺骗自己的亲人。不善于称王称霸、治国持家的人正好相反,欺骗邻国,欺骗百姓,甚至连自己的兄弟父子也要欺骗。上面不相信下面,下面也不相信上面,上下离心离德,最终导致失败。这岂不是太可悲了吗?”司马氏之言,确有一番道理。
做人先立信。要想在人生中有所成就,就不能不重视自己的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