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恋的咒语 走进实验室

无人爱喝却最受欢迎的野格酒

那又苦又涩的味道一尝便知。有人说它尝起来就像咳嗽药惠菲宁(Robitussin)。还有人说它让人想起黑色甘草汁。我觉得,那些说法都太仁慈了。我更愿将之比作一杯掺了煤油的电池酸液。

让我来问问你。你是否喝过德国野格酒(Jägermeister)?

你喜欢那样的口感吗?

如果你并不喜欢那种口感,没有关系。因为很少有人喜欢,非常之少。然而,这个品牌却获得了指数级增长。野格酒是世界上销量最好的烈酒之一。这怎么可能呢?

如果你正在阅读这本书(而我恰巧知道这一点),你本人很有可能就喝过野格酒。恕我冒昧,请允许我揣测一下你喝野格酒的经历。

那是周五或周六午夜过后的一个夜晚。你和一群人站在酒吧里。其中有个人,他可能是个爱挑事儿的人,面带狡黠的微笑提议道:“嘿,我们来杯野格酒吧。”

你的第一反应是谢绝。你已然知道这样一杯酒会腐蚀你的喉咙,并且当你强忍着喝下整杯酒时,会露出厌恶的表情。但仅仅喝上一杯野格酒的建议,就触动了你大脑深处某个隐蔽的狂野按钮。这是一个机会,让你得以探索超出你最狂野想象的体验。

当调酒师倾倒野格酒时,那酒之重就像掉进酒杯一样——扑通,扑通,扑通——那酒如此之稠,足以在沥青公路上留下永久印记。当酒调好递到你手里后,你微微犹豫了一下,下巴肌肉紧绷着。

那一刻发生着什么?你正在跟自己玩头脑游戏。在给自己积极心理暗示的同时提振精神,那种心情仿佛一名极限滑雪运动员即将从一条双黑钻滑道俯冲而下。那杯酒很凉,但却不足以抵消那难忍的痛楚。

干下一杯,你环视友人,露出胜利而轻松的微笑。你已喝光的玻璃酒杯俨然成了一枚勇气勋章。

那么,刚才发生了什么?

你并非强忍着野格酒不佳的口感而喝下它,而是恰恰因为明知口感不佳,你才喝下它。

一段琼浆迷恋的历史

那是1878年,冬季猎鹿比赛曾是德国非常流行的消遣方式。狩猎聚会的猎人们冒着严寒,靠饮一杯烈酒驱走寒意。一位名叫库尔特·马斯特(CurtMast)的猎人,发明了一种饮品,在他的猎鹿之旅饮用。其配方是什么?只有少数的几个人知道。它由56种药草、香料和花朵神秘混合而成。

马斯特把它的饮品命名为野格酒,若按字面翻译,就是“狩猎大师”之意,即所有猎人之中最伟大的猎人。

因为马斯特不愿看到打猎时瓶子被摔碎,他通过在马背上高速疾驰时扔下瓶子,测试了多种设计方案,直到他发现了一种最不容易被打破的特殊方形瓶子。这种瓶子最终演化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标志性方形墨绿色酒瓶。

马斯特将形象化的神秘狩猎传奇装饰在他的防碎绿酒瓶上。比如,一个基督教十字架在弯曲的雄鹿角之间发出奇异的光芒。这个十字架是向圣胡贝图斯(SaintHubertus)致敬,他是狩猎守护神。传说当胡贝图斯加入基督教时,他看到了雄鹿角之间一个闪光十字架的幻象。胡贝图斯生于公元656年,他的肖像至今仍挂在世界各地的教堂。

1935年,野格酒首次在德国商业发行,作为餐后消化酒来营销。最初野格酒帮助猎人勇于面对严寒,此时野格酒帮助消化系统勇于面对德国小香肠。

绿瓶野格酒在二战期间还用作受伤士兵的麻醉剂。20世纪80年代,野格酒实现了从止痛药到宿醉制造者的飞跃。

1985年,美国市场营销人员和企业家西德尼·弗兰克(SidneyFrank)从纽约带来了把野格酒进口到美国的权利。这在那时看来并不是多么明显的进步。当时野格酒并不是十分畅销,勉强能收回进口执照的成本。那时,野格餐后酒是传统蓝领德国移民思念祖国的怀旧酒。

后来所有的一切都改变了。弗兰克偶然看到《巴吞鲁日倡导报》上的一篇短文。文章把野格酒描述成一种祭祀酒,由鸦片、安眠药和春药混合而成。

传统的营销人员考虑到名声损失,一定会制止这样的文章。而弗兰克却反其道而行之。他把那篇报纸文章复印了几百份,贴在全国的各大学酒吧。然而狂热就开始了。

来新奥尔良(NewOrleans)玩的大学生都蜂拥至酒吧,抓起装满神秘墨绿色万能药的瓶子,带回自己的学校,偷偷地和朋友分享。赶快去弄一瓶,因为这种含鸦片的进口酒随时都可能变得不合法。

那商标上的雄鹿形象呢?传说这种酒含有鹿血。十字架呢?人们研究其宗教象征意义。瓶身上那首神秘的诗呢?它是怎么描述上帝、人类和野兽的?

似乎一时之间所有人(包括官方)都想知道:酒里面到底是什么成分?[1]

野格酒就这样传播开来,在学生之间,在学校之间,这种煤油味道的酒像野火一样燃烧。

这些学生买的不仅是一种饮品。他们买的也不是味道。他们买的是挑逗被禁成分的刺激。如果他们费力搞到的野格酒味道甜美,反而不会让人这样兴趣盎然。实际上,这种酒味道越恐怖,就越增加了传言的可信性。越有这样令人反感的味道,就越使人相信其中或多或少一定藏有春药。

当迷恋成了“中毒体验”

1975年,两个碳酸饮料巨头可口可乐和百事发起了一场争论,谁的可乐味道更佳。听说过吗?“百事挑战?”最后变得就像《权力的游戏》中的场景竞争一样。在一个自发的口味盲测中,工作人员摆好两个没有标签的杯子,一杯装的是可口可乐,一杯装的是百事可乐,顾客被邀请试尝两杯可乐,然后选择哪杯口味更佳。百事可乐自称比可口可乐口感好,可口可乐又声称比百事可乐味道佳,如此争论了数年。

整个规模巨大的营销活动都围绕着一个元素:口感。实际上,市场上每种饮品都以口感为基础来营销自己。口感是顾客选择某种饮料品牌的最重要标准。理由很充分。购买一种可乐而非另一种的完全合理的理由就是口感。那么野格酒是如何做到不依靠口感来销售的呢?

我们来认真考虑一下。你能想象为野格酒进行一次口味盲测吗?肯定不要。想象一下人们第一次尝试野格酒的面部表情。[2]

如果你是一个市场营销人员,试着卖出一种口感是(很多人认为的)最大劣势的饮品,你会怎么办?西德尼·弗兰克主动嘲笑野格酒令人讨厌的口味:他的海报展示了刚喝完一杯野格酒的男人一脸痛苦的表情。

这种营销方法直面自身劣势,将这种酒变成了一种呐喊。这样的营销使得野格酒超越了理性的优势,愈发增加其神秘感。糟糕的口感非但不是尝试野格酒的障碍,反而成为试尝此酒的原因。总之,中毒体验是野格酒品牌风格的一部分。顾客可以不喜欢你的产品,但是依然热爱产品传达的信息,只要他们爱上品牌所描绘的他们的样子。

许多品牌都面临着一个困境:如何卖出人们不一定要买的产品。头痛药、汽车消声器或墓地这样的商品就很难点燃人们的兴奋点。野格酒营销之成功就在于不仅以高价卖出了非凡的数量,而且卖出的是人们不需要,甚至非常讨厌的产品。

尽管味道让舌头不舒服,但是野格酒是如何做到几乎同伏特加一样畅销的呢?

在迷恋的咒语之下

想一想你自己的购买决定。为什么你会购买某些品牌而非其他?为什么你只记得某些广告语,却忘了别的?

可能你并没有意识到,你买的不仅仅是产品本身。你买的是品牌的情绪、内涵、价值和优先级。品牌给我们提供一种速记方式。在这个商品琳琅满目、眼花缭乱的世界,这些捷径帮助顾客理解所有选择的含义。如果你想要脱颖而出,找到捷径就非常关键。

比如,我要给你描述一个人。我不告诉你他多大,他做什么工作,或者他的性格如何。我只描述购买的品牌。那么通过下面几种描述,你能勾勒出什么样的形象?

1.他穿着汤米·巴哈马(TommyBahama)衬衫,开着一辆Jeep汽车。

2.他穿着汤米·希尔费格(TommyHilfiger)衬衫,开着一辆沃尔沃(Volvo)汽车。

3.他穿着迪赛(Diesel)牛仔,开着一辆宝马(BMW)轿车。

可能通过他们选择的品牌,你就在脑海中勾勒出了每个人的形象。

正如汤米巴·哈马衬衫给人一种休闲的感觉,墨绿色的野格酒也传递着某种信息。如果你点了一杯野格酒,就是在告诉身边的见证人你敢于超越常规,即便不是完全不同寻常。你的酒品拒绝随波逐流。

野格酒并非是优于其他烈酒的琼浆,却绝对与众不同。[3]

当人们买上一杯野格酒,他们买的并不是一种饮品,而是一种体验。端着野格酒杯,就仿佛在宣告这个夜晚要玩得尽兴。这就解释了为何野格酒在酒吧人群中如此受欢迎。野格酒非要团队共享不可。你能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吗?某人星期二独自在家,开了一瓶野格酒,体验炸弹般的威力。这就好比坐在自己的腿上一样没有意义。尽管野格酒的商标已经成为更高社会阶层的象征。一旦有人提议喝一轮野格酒,就相当于释放出今晚将是那些“令人难忘的夜晚”之一。

这是一种很特别的品牌风格,很难让人与任何夏敦埃酒相混淆。

当然,所有的这些在理性层面都没有意义。也不必有任何理性的意义。野格酒是靠情感体验,而非靠理性的优势(比如更长远的耗油里程数或者更持久的油漆)来销售的品牌。当你了解迷恋的隐含模式如何迷惑住人,所有看上去不合理的行为就一目了然了。

令人欣慰的是,即便你没有觉察到,其实你的品牌已经拥有强大的迷人特质。一旦你围绕这些特质来进行传播,你就能与更大的公司、更高的市场营销预算,甚至更好的产品一决高下。我把这些特质称作你的“橙色船票”。

你是想要橙色船票,还是绿色船票?

我们来次旅行。

“太空任务”飞船位于佛罗里达州(Florida)奥兰多市(Orlando)的艾波卡特主题公园(Epcot),游客扮演训练有素的宇航员,模拟在拯救地球过程中,从太空舱中俯冲而下。进入飞船中,你面临两个选择:想要橙色船票,还是绿色船票?这激起了我的好奇心。为什么有两种船票?有什么差别?我应该选哪种?

我环顾四周,从橙队到绿队,又从绿队到橙队。两队入口不同。橙队很长,大概要等四十五分钟。而没那么刺激的绿队很短。你会选择哪个队伍?是等待时间短、没那么刺激的绿队?还是等待时间长、更加刺激的橙队?当我衡量我的抉择之时,偶然听到有人说,“绿色船票是给小孩和老人准备的。”

当然,我就选择了橙色船票。

售票员递给我一张很大的橙色塑料船票,我看到其他人还在紧张地做着决定。进入橙色入口时,我回头望了望绿色入口。小孩和老人鱼贯而入。我为自己的选择感到高兴。

在较长的橙队等待过程中,我看了一眼我的橙色船票。浏览了一遍免责声明列表,才意识到这个飞船项目绝不寻常。票上印满了各种警告,可怕的警告。阅读着可能发生的种种不测,从晕船到后背受伤,我感到肾上腺素飙升。我甚至怀疑自己是否应该这么逞强。

我不是唯一感到肾上腺素剧变的人。在我前面,一纵队的人叽叽喳喳讨论着,充满了兴奋和期待。人们欢呼着、感叹着、祝贺着彼此,尽管我们刚刚踏上“急速前进”之旅。我们互相打气,互相投向心领神会的目光,肯定着自己的决定,祝贺着自己的勇敢,心脏却紧张得快要跳出胸膛。我们是橙队。

随着队伍缓缓前进,两边都播放着可怕的警告。一个奥威尔式的声音宣告着,现在退出橙队还为时不晚。

“为时不晚。”我告诉自己。我可以逃脱现在看来几乎死定了的恐惧。我一定不会是唯一退出的。一对穿着印有“内布拉斯加州”(Nebraska)相同衬衫的夫妇悄悄退出了队伍,手挽着手,互相打气,眼睛朝下看,生怕和前面队友发生眼神交会。我可以紧随那对内布拉斯加州夫妇离开,退而求其次选择绿队。没什么可丢人的。

然而像橙队大部分人一样,我有一种奇怪的献身感。已经排了半小时的队,我的天哪,我可不要现在退却。仅仅几分钟内,我们这些陌生人就缔结成了一个团队。人们开始拿着橙色船票各种自拍,自豪地发布在脸书(Facebook)上。人们不断地发微博和转发微博。这简直是市场营销人员的梦想。

我们这队游客继续前进,穿过了隧道,凝重的空气让人愈发对前方充满期待。我们的集体情绪就是在吹牛和好奇之间摇摆。这到底是游戏,还是极限运动啊?

等待终于结束了。太空舱就在我们眼前。该上船了。进入太空舱以后,看到呕吐袋都已经备好了。

游戏一开始,有人尖叫起来,说这是玩过的最刺激的游戏——已经迫不及待想回到起点再来一次。我抓紧呕吐袋坐下来,最后的想法是,能让顾客在游戏尚未真正开始时就想再来一次,真是太了不起了。那是我起死回生后最后的记忆。

那么,这个游戏好玩吗?好玩,确实好玩,真的很刺激。比游戏本身更吸引人的是情感体验。我们做到了!虽然我们曾经慢下来甚至想停下来,但是我仍要祝贺自己。当然,我有点晕眩,但是呕吐袋根本没用上。(而且,我也没有把自己弄残!)

我不是唯一感到头晕目眩而又成就非凡的。我周围的游客都在下船后击掌喝彩。从太空舱出来的人都既兴奋又激动,都因成就感而露出微笑。从人们的表情来看,仿佛我们刚刚完成了艾迪塔罗德狗拉雪橇大赛(Iditarod)。我们不是选择了橙队……而是赢得了橙队。

我眼看着一群青少年跑到起点,拿到新的橙色船票,重新再来一轮。更多的欢呼与喝彩。更多的微博。更多的祝贺。他们已经是重复光顾的顾客了,还自发地去带动别人,建立忠诚度,在社交媒体上创造话题价值。

我作为市场营销人员,很想搞清楚橙色船票和绿色船票之间到底有何区别?为什么人们这样趋之若鹜?

我回到起点,还是那个售票员,这次我选择了绿色船票,开始排队。绿队行进得很快。没有兴奋的议论,没有紧张的期待,没有心跳拍打胸膛的感觉。没有人自拍、发微博来炫耀一张绿色船票。也没有顾客在玩完一次后立即返回起点再来一次。绿队的人出了太空舱就离开了,看上去还没尽兴。好比游戏刚刚开始,就已经结束了。没劲。

你猜怎么着?

(为制造悬念,停顿一下。)

两种游戏其实相差无几。

绿队也是同样的故事情节,关于太空舱飞到外太空。也是同样的结构模式,同样的图形设计,同样的售票员。区别在于太空舱旋转得没有橙队快。

然而绿队不仅没那么刺激,也没那么多情感体验。缺少激情和参与度。

为什么橙色船票的体验令人着迷,而绿色船票的体验却反响平淡?两种游戏可能看上去一样,但是一个个细节使普通的过程变得令人难忘。一些巧妙的微调就能化无聊的品牌为备受欢迎的赢家。或许就像改个名字那样简单。

名字迷人的小镇

数百年前,一个叫威尔士(Wales)的小镇面临这样一个常见的品牌问题:如何不兴建旅游景点、不做昂贵的市场营销、不进行漫长的改造,就能吸引到更多的游客和居民?

1850年,一个卑微的鞋匠突然想到一个好主意……取一个世界上最长的名字。于是就有了“红岩洞附近的圣田西路教堂的湍急漩涡附近的白榛树林山谷中的圣马利亚教堂”。这个迷人的名字吸引了广泛关注。有了这个名字,就有了旅游收入。改名的作用相当于橙色船票。

如今,世界各地的人们来到这里,增长了小镇的人口数量和经济收入。吉米·坎摩尔(JimmyKimmel)和《赫芬顿邮报》(HuffingtonPost)的员工组织了一个年度比赛,寻找用最“有趣”的方式来读小镇名字。[4]

你的品牌呢?你如何能把绿色船票体验变成橙色船票体验?你如何把客户服务变成橙色船票?还有你的人才招聘,或者公司庆典呢?回报是巨大的。我的研究表明,只需一些策略上的改变,人们就会为你的服务而排队,为你的产品在网上宣传,为你的网站带来潜在客户,并争先恐后地拿你向朋友们炫耀。

尽管橙队和绿队游戏十分相似,貌似可以互换,他们所传递的信息却截然不同。一种令人着迷,另一种却平淡无奇。与同样一副没有商标的太阳镜相比,迷恋驱使人们为奢侈品牌太阳镜支付的更多,利用这种迷恋,你的品牌可以仅聚焦于几种特质,使其变得有吸引力。

与众不同是橙色船票

你的顾客想要橙色船票。他们想要被吸引、被迷恋。记住:与众不同是好上加好。与众不同是橙色船票。那就给人们橙色船票,你可以利用其独有的态度、心态和观点。

我相信你已经理解了这个原理——但是我们要谈论的不是游乐场的游戏。而是你的产品、你的品牌和你自己,不管是否能成功赢得关注。每次你做市场营销,都在提供橙色船票或绿色船票的选择。你要么魅力四射,要么普通平凡。你要么令人着迷,要么被人遗忘。

什么是你的橙色船票?答案在于你的品牌的主要优势。一旦你确定品牌的主要传播模式,就可以突出其独特的亮点,将其变得令人难以忘怀。

迷恋把绿色船票变为橙色船票

在我们共同旅程的尾声,你就会明白为何人们购买质量并无很大差别的奢侈品,极力称赞自己喜欢的公司,免费为其宣传,或者研究根本没打算要买的产品。在你的“团队行动计划”中,你的团队会有运用这些原则的指南。你们一起就会选择相对没有意义的事物(比如,带钩的标志),并赋予其含义(比如,耐克的商标)。

我会给出更多的例子,有关市场营销、文化、时尚、音乐、食品、爱好、假期,甚至相当无聊的东西,比如尘兔。[5]任何产品,任何公司都可以施用市场营销的魔法来吸引顾客。

购买与付款

我最喜欢的市场营销调查案例之一就是,我问女士们愿意为太阳镜支付多少钱——带有香奈儿(Chanel)商标的和没有任何商标的。这两副太阳镜的功能一模一样,但是人们的感知价值却大相径庭。世界上,品牌价值比太阳镜本身价值大得多。这个案例表明:购买香奈儿太阳镜的女士,购买的并非太阳镜,而是在为品牌而付款。在这个试验中,香奈儿并不是更棒,而是与众不同。

通常当人们购买某种产品时,他们实际在为无形效益而付款。购买香奈儿太阳镜时,女士们在为其商标而埋单。大学生(及其父母)在购买常春藤盟校教育(IvyLeague)时,他们通常在为学院的名声而付款。

当人们购买你的产品时,他们在为什么而付款?体验?威望?质量保证?正如带有香奈儿商标的太阳镜价值,与不带商标的同样一副太阳镜价值有天壤之别,你如何能让你的产品在众多相似产品中脱颖而出?

这就是差异化的核心。想要出类拔萃很难。但是想要与众不同却容易得多。

当迷恋让大脑绕过理性思考

我们都有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行为,即使对我们自己来说都没有意义。我们做出选择、采取行动,并不理解其中原因。在迷恋的状态下,你更有可能购买某些品牌,记住某些演讲,雇佣某些员工。在那些时刻,你的大脑绕过了通常的决策过程。

在这些看上去非理性的行为之中,却显露出清晰的模式。比如,当你热情地与人交流,人们会认为你平易近人、有人情味。当强势地与人交流,人们会认为你信心满满。当你激起人们的好奇心,他们则想要了解更多。

下次你全神贯注地打高尔夫球,热切渴望品尝某种食物,或者在截止日期之前疯狂专注地工作时,问问你自己:到底发生了什么?在表象之下,七种优势中哪种优势造成了这种着迷的状态?一旦理解了迷恋的运作机制,你就会意识到驱使你行为的和你所想象的截然不同。可能是优势在起作用。这些优势起初可能令人惊讶,但是它们就是大脑回应信息的方式。

第一次约会?测量他的肘部

“对称即美丽”这个观念已经浸入流行文化数年,以进化生物学家史蒂芬·冈杰斯特德(StevenGangestad)和兰迪·松希尔(RandyThornhill)的研究为基础。两位科学家的研究开始于测量诸如肘部等七个身体部位,得出对称理论,即对称可以转化为更好的DNA,也会使父母对孩子更好,以及获得更好的性生活。

双肘骨头对称的男性更有吸引力:他们在卧室里更有趣,“运动”更频繁,拥有更漂亮的伴侣。通过身体对称性,进化生物学家不仅可以来预测性能力,还可以预测身体优势、情绪稳定性、健康趋势,甚至潜在忠诚度。

测量肘部好比进行免费网络背景检查:快速、免费,获得比所需要或想要的更多的信息。但是如果没有像肘部这样明显的线索可以测量呢?你是否会被美丽所吸引,即使你不能实际看到那个人?

黑暗中,真的可以闻香识男人

冈杰斯特德和松希尔的深入研究是更加古怪的发现:美丽偏见在黑暗中依然适用。研究发现,有吸引力的人闻起来气味不同,更具体地来说,气味更好。即使所有一切都藏起来看不到,女性依然会选择对称的男性。

给不对称男性的最后一个打击是:研究发现,女性与对称伴侣发生性关系时达到高潮的可能性,是与不对称伴侣达到高潮的可能性的两倍还多(带来的生物优势就是,将精子挤压到子宫促进受孕)。

我们周围不那么对称的男性,也要振作起来。尽管你无法操控迷恋的影响力,但是还是有一些影响力可以塑造。吸引潜在的异性可能就像把T恤从洗衣篮里拿出来一样简单。

被称为“脱衣舞夜总会”的实验室

许多研究都证实了女性在排卵期更能吸引配偶。当女性具备生殖能力时,其男性配偶更加殷勤,更加警惕,做出“配偶保护”行为来使其他男性保持距离。为了进一步研究,美国新墨西哥大学(UniversityofNewMexico)的研究人员“检查排卵期对绅士俱乐部职业脱衣舞娘的小费收入的影响”。换句话说,他们希望了解这种动力如何在被称为脱衣舞夜总会的性实验室发挥作用。[6]研究人员发现脱衣舞娘的小费随着月经周期来变化。在排卵期,有生殖能力的脱衣舞娘比一个月中其他时间多获得30%的小费。然而,服用避孕药的脱衣舞娘则没有这样的小费变化。本质上来说,避孕损失掉了这些脱衣舞娘最好的赚钱时间。在一年之中,使用避孕药可能意味着少收入了数千美元。如果你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基因(MHC)负责吸引力,那么避孕药可使吸引力反转。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还有什么其他吸引力在驱使你的行为?答案通常在你的意识之外,很多时候,不受你的控制。

在调情的过程中,我们就可以看到个人吸引力的概念如何根植于我们的内心深处。我们可能深深地、无法抵抗地被某个人所吸引,却丝毫不知欲望并不是自觉的选择。身体吸引力并不是终结,而是开始。品牌也以同样深层次的方式吸引人。

[1]野格酒从来没有证实过56种成分中的任何一种。也不需要证实。这种饮品是进口的,德国总部拒绝透露其中秘密。欢迎你相信你所希望的。

[2]如果野格酒公司做一次口味盲测,到底什么酒能与其相比呢?墨西哥香甜咖啡酒(Kahlúa)?不是很相似。胡椒薄荷蒸馏酒?不太像。甲醛?或许就是它吧。

[3]一位酒吧调酒师这样描述道:“喝醉……跟喝野格酒而醉,根本不是一回事儿。”

[4]害怕这个小镇那超长的名字吗?你可能有长单词恐惧症(hippopotomonstrosesquipedaliaphobia)。

[5]尘兔(dustbunny)即一小团灰尘的集合体。——译者注

[6]想象一下研究人员和脱衣舞娘的对话:“你好,坎迪,今天下午你看上去非常棒。你穿的六英寸璐彩特(Lucite)高跟鞋让你看上去真的很高。因为我要找支持这项研究的学校报销,你能帮我把我给你的小费开一个发票吗?”脱衣舞娘的收入随着吸引力而变化,你猜怎么样:他们不是唯一的。我们都使用无意识的信号来说服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