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女人背弃了婚姻——也许是离婚(2),也许是感情出走,只留一片小小的心在丈夫身边。
听到这么多女人谈论她们的婚姻生活之后,我们发现90%的女人把感情生活的重心放在了别的地方。大多数女人已经放弃了原有的希望,不再设法营造夫妻之间的亲密感,或尝试建立平等的搭档关系。大多数人在经过初期的尝试阶段之后,便开始把感情倾注在其他地方。在新婚那几年“设法突破”之后,许多女人变得心灰意冷,逐渐开始感情出走,也许连家人都不曾发现。
这就是大多数女人真正想要的吗?不,不是最想要的,而是起码想要的。但是许多女人觉得她们是无可选择才出此下策:“我现在怎么处理呢?我就是不再把那么多心思放在那上面了。这样,如果我失望的话,也不会太过在意。我把姿势放低,以减少冲击。也许过一阵子,爱情会恢复原状,但是如果恢复不了,我最好加强其他部分的生活,这样事事都会比较顺利一点。”
大多数女人几乎连试都不试就在情感上背离婚姻,她们发现自己越飘越远,再也无法和丈夫产生联系,因为丈夫似乎没有注意到她们,也没有注意到事情的发展和演变,仍是一副爱理不理、不过问而且很冷漠的模样。
有个女人这样形容事情的发展:“一开始,我假装一点都不在乎丈夫,因为他对我漠不关心,讲起话来又毒辣又刻薄。后来,我怕我的脑筋会变得不正常,就不再假装,但我真的不在乎他了。我本来很担心自己会不会太过讨厌他,但我转念一想,我应该要担心我自己才对!”但是她也像许多女人一样,并没有真的离丈夫而去。她的选择是,留下来,但是把情感的焦点、内心世界的重心转到别处去。我们看到的情况是,没有离婚的那50%的女人,到最后大多把婚姻当做是“家庭基地”来看待。
这个50∶50的比例实在惊人,就好像女人在这个决定未来的转折点上所作的表态。女人自问着:我们是不是应该在婚姻中使用男人的模式,利用婚姻作为较不具感情的家庭基地?除此之外,有没有更好的方法,为婚姻作更理想的安排?
这个情况非常复杂,女人常想到离婚的问题,但是离婚之后,又能走到哪里去?许多女人一直试着和男人建立深情、开放而亲密的关系,但对方却没有任何回应,或者只有零星的回应,使她们非常失望,但离婚后,这个过程可能还是得重演一次。虽然几乎有一半的女人放弃爱情,就此离去,但许多人还是会再度结婚,遍体鳞伤地问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如此困难?
社会的不公平,已经反映在婚姻的情感约定上了,然而,除此之外,我们似乎找不到其他方法,以求取温暖和爱情。单身男女的约会世界也好不了多少,女人与女人也许会有非常好的情谊,但是大多数女人都不愿向同性的人寻求肉体的亲密感。一般而言,女人会将大部分的注意力转到孩子身上,但这是不够的。
因为眼前似乎无处可去,而且有时候甚至没有机会跟别人建立更好的关系,所以就算在情感上和丈夫非常隔阂,许多女人仍留了下来,尽可能妥协。虽然她得不到情感上的亲密感,但她可以利用夫妻关系得到肉体的温暖、得到伴侣(就算他不跟我讲话,至少会和我一起吃饭……),有时候还会有小孩。
面对这种僵局,常让女人觉得自己要求过高,不管她决定要走还是要留(我们到底能对生命或爱情关系有什么样的期望):
“感觉上,生命好像处处有流沙,有的人就此沉没了,实在令人惋惜。我曾和一个毁灭性很强的男人相处了两年,最后我终于走了,但还是每天都哭,因为我太想他了。我知道我这样做是对的,心里也慢慢地好起来。现在我真的很庆幸离开了他。”
“是不是一切的感情都要这样收尾?我已经忍受他的脾气10年了,性生活非常枯燥,过去种种伤痛使我变得尖酸刻薄,待人无情,这就是感情的代价吗?这个世界上,二流爱情不可胜数,难道是因为大多数女人都害怕独自面对生活吗?”
所以,女人在婚姻生活中常会经历两个阶段:一开始,她试着保卫自己的权利,并保持沟通渠道畅通。接着,如果她决定放弃感情上的亲密,但是不想离开家(毕竟,这是心之归属),那么,她可能会像许多女人一样,决心为自己设计一种与丈夫没有牵连的生活——家庭以外的生活。
事实上,大多数女人都在过双重生活。结婚4年以上的女人中,有90%表示,夫妻关系并非是她们情感上满足的主要来源,她们也无从期待丈夫会给她们情感上的满足。双重生活对女人而言,不只重要,而且是必须的。我们可以说,对许多女人而言,要和男人同居,并同时爱着他们和自己,唯一的办法就是过双重生活。
在《红舞鞋》这部英国电影中,女主角因为受深爱着她的男人所迫,不得不放弃芭蕾红星的事业,正反映出女人遭受的种种压力。这样的选择实在令人进退两难,无疑使她的人生大受威胁。但事实上(虽然影片中没有表现出这一点,但从本研究中的众多实例来看的确如此),即使女人没有双重生活,而把婚姻摆在自己的人生之前,只要她有作抉择(不为她自己,而为顾全忠实)的压力,她就会对她爱的人,也就是因为她的抉择而获益的人,感到隔阂。为什么一定要作这样的抉择?为什么女人一定要以此证明她的爱?这种理论其实非常矛盾,若是她选择了忠实,可能会感到前所未有的寂寞。因为她既摸不到他的心,也找不到其他的出路。她越想接近她所爱的人,他们好像就变得更遥远。
双重生活中的第二种生活有哪些面貌?工作、事业,和回学校去上课,是许多女人喜欢拥有的第二种身份。这个女人所说的话,代表了许多女人的看法:“虽然我结了婚,但是我最大的成就感来自我的工作和我养活自己的能力。我因为工作而得到他人的认同,我的薪水充分显示我拥有相当的身价。我爱我的小孩,也爱我的丈夫,但是每天早上,促使我迫不及待地起床、感到有股冲动的,是我的工作。”
虽然媒体大幅刊登“放弃一切,回归全职主妇生活”的故事,但事实上,潮流与此正好相反:工作的女性人数正在稳定增加,而且根据本研究,大多数的女人都喜欢这样。虽然有些比较年轻、从未结婚或新婚不久的女人会觉得在家里照顾宝宝两三年是件令人心动的事,但大多数在事后却发现自己渴望二度就业。而且她们常担心自己的工作技能不如从前。
女人同时兼有家庭和事业的压力,简单地说,是因为时间太少。另外,由于在情感上丈夫要求她付出的太多,而她得到的支持又太少了,因而使她感到非常空虚,也造成很大的压力。
此外,大多数女人不可或缺的第二种生活是她们和女性密友之间的情谊。事实上,大多数已婚女人所得到的情感支持,主要来自她们的女性密友。例如这个女人所说的:“我很喜欢跟我的知己聊天,跟她聊天要比跟我丈夫聊天容易多了。要是我真的打开心胸,开始讲我的心事,他就一副受到胁迫的样子,嘴巴闭得紧紧的。而她会听我把话讲完,我看她的反应就知道她感兴趣,而且了解我的意思,她好像总是知道要说什么最合适。”
传统上,女人多将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但是她们这样做又会被人讥笑“孩子都快透不过气来了”,不这样做又会被人责怪不爱孩子。即使孩子长大了,母子之间也常维持往日的亲密,例如这位女性所说:“我那几个孩子都已经是大人了,但我们母子间的感情比我们夫妻之间的感情还要好。”
还有很多女人把接受心理治疗或参加心理咨询当做第二种生活。因为她对咨询员讲的都是她个人的隐私,甚至是秘密,所以她可以表现自己的另一面,在这个环境中,创造出独立于世界之外的另一种生活。如果遇到一个好的专业人士,她甚至可以探讨心中最禁忌的部分。从这个角度来看,也许有那么多女人接受心理治疗(人数超过男性甚多)是件好事。也就是说,医学界也许将心理治疗视为针对有“问题”的女人所作的治疗,但女人多将此视为一种新的哲学,创造新的生活方式——让她们的内心世界浮现出来,变得更明了,让她们看清那些表面真实或不真实的世界中没有意义也不被接受的事情。
最后,还有一部分女人通过外遇来建立第二种生活。我们已经知道,结婚5年以上的女人,70%有外遇,而外遇的平均时间是4年。由此可见,这些女人过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不只是性方面的恣意狂欢(虽然大多数人也不爱对方)。许多女人觉得她们和情人的性关系似乎更加平等,这也许是因为情人并没有拥有她们,也许是因为对方并未以性别的固定模式来看待她们,例如,他们不会假定这个女人要找老公。
家庭基地型的婚姻是否能解决一切问题
在传统的婚姻之中,女人为丈夫和小孩建立起家庭基地,但是她自己却没有个人的生活——她就是这个家庭基地。比较起来,家庭基地型的婚姻算是一种进步。但是,长期待在家里,与一个情感相隔阂的男人住在一起,即使她另有满足情感需求的方式,她真的快乐吗?下列这个女人的婚姻便是家庭基地型的,但她言下颇为沮丧:“我找了一份工作,而且开始喜欢上这份工作,尤其是我还会有自己的时间、自己的钱。但是我和我丈夫之间的生活跟以前没什么两样,过着像是两条平行线般的生活,他过他的日子,我过我的日子。”
大多数女人的理想,是和丈夫建立一个更亲密、平等的感情架构(虽然她们也喜欢继续工作,拥有独立的收入),但却发现自己的伴侣顽强地抗拒这样的架构。因此女人不再努力,反而把自己的感情分做两半(如果她决定留下来),尽量去习惯这样的安排。虽然她们相信结婚的目的应该是为了让两人在情感上更加亲密,但最后她们作了决定,如果这样的亲密感无法强求,至少婚姻可以作为她的生活基地。对某些女人而言,这个办法目前还行得通。然而,这样家庭基地型的婚姻也算是女人出走的方式之一——她们带着希望和梦想,在情感和心理上背弃了婚姻。
痛恨这种感情二分法的女人越来越多。以后会怎么演变呢?
重新定义婚姻
有许多理论认为婚姻剥削了女人,因为婚后女人做的家事比单身时更多,此外,还会丧失多种法律上和财务上的权利,所以,如果她真想获得自由,就应该放弃婚姻。可是大多数女人仍步入结婚礼堂,这类理论便暗示这些人并不先进,正证明女人的本质是很落伍的。这样的论证遗漏了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无论女人有多先进、独立或者有自己的见解,她仍想要成家,有个归属的地方,在这个层次上,我们的社会唯一可以满足这些需求的机制便是婚姻。
男人也一样,这半个世纪来,男人不断喧嚷他们对承诺完全不感兴趣,并拒绝以婚姻作为他们的生活方式,抱怨他们婚后犹如困兽一般。有位男性作家写道:“婚姻似乎非常不切实,婚姻使人切断与外界的许多关联。就算只是交个朋友也不得安宁。再说,大量的精力只能倾注在一个人身上,这种日子能撑多久?”20世纪,首先异化婚姻宣言的男性是詹姆士·塞伯(JamesTurber)所画的漫画,他画了一个身材巨大得足以占满整个房间的女人,贬低妻子的形象。再者是“花花公子哲学”,其后以性革命时期单身的男性银幕英雄和摇滚明星偶像为代表。对于男人这种抹黑婚姻的倾向,媒体似乎总是抱着认可的态度,因为男人追求的是他们自己人生的意义;然而媒体却瞧不起抗拒婚姻的女人,认为她们“不自然”、“恨男人”。
“婚姻已死”这个口号已经喊了20年。现在的人常说他们是因为孩子才结婚的。但是婚姻之所以仍然这么普遍,真正的原因是,今日的社会如此冷酷而对立,每个个体似乎都无关紧要,在这个情况下,唯一能保证女人或男人不会被社会遗弃的,就是婚姻。我们所需要的是一个新家,重新界定家是什么,如何才能找到家,找到快乐和宁静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