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的意识形态和文化的心理学

男性体系到底是什么,对男人又有什么影响呢?为什么男人会如此思考,如此作为?

男性意识形态是主导西方文明的参考架构,事实上,现存的社会几乎都是以此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无论信仰什么宗教,施行何种政治体系均无例外。而这个男性意识形态则深入人心,连女人也是一样,她们另有一套属于女人的信仰系统和规则。男性意识形态可能会化为种族歧视、重男轻女和阶级区分等形式,它主要是一种阶级的意识形态。

现在的问题是:这个意识形态是生物性使然,或者是受到大约1.5万~5000年前之间,成功地从东方拓展到西方的好战的印欧民族的历史文化系统的影响?是不是世界各地的女人一直都受到男人的控制?千百年来,女人一直都是弱者吗?如果我们去探讨比所谓的“历史”久远10倍以上的史前时代,也许会看到截然不同的社会态度和家庭结构。

阶级是人性本质或意识形态的产物

阶级到底是人性的本质还是意识形态的产物?阶级支配式的社会结构是否不可或缺,抑或早已过时,根本不适合民主时代?无论是什么样的社会,都不免产生阶级和不平等的现象,这是因为人类本性如此,还是男性阶级支配式的意识形态过于夸大所致?

我们曾讨论过,阶级支配系统曾使用许多方式,向犹太人和基督教徒传播绝对服从权威的概念。其中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就是通过《圣经》中亚伯拉罕受到神的指示,把自己的儿子艾赛克带到山上,杀死以为献祭的故事来教导人们不可置疑权威。亚伯拉罕手刃其子,只因为这是神的指示,所以一定是对的。亚伯拉罕由此领悟,他必须服从这个体系,不能过问为何要这样做。为了表达他的忠诚,他不能质问权威。这个系统无疑提升了上层阶级男人的地位。

大多数男人,也许在嘴里说他们服膺民主信念,却没有把这些信条应用在家庭中。许多男人都认为,女人无法和男人平起平坐,而且做男人的、做丈夫的很清楚怎么做对女人最好。

男人自视优越的观念,深植于古老的男性意识形态之中,这个明显的错误并未受到广泛的质疑,直到19世纪时才被提出。当时的男人不但否认自己的过失,反而找到科学的证据,支持男性优越论。天神赋予帝王和男人权力,使他们统治社会的古老观念到了19世纪时,才被达尔文主义中男性主导世界的看法所取代:认为人类在演进的过程中已取得支配其他动物的权力,因为我们较为优越。同样的,在我们人类之中,男性自然而然地与女性竞相争取主导的地位。由于我们的社会结构是男人所主导的,构成男性天生就比较优越的明显例证。达尔文主义物竞天择的信条,恰好成为19世纪时社会阶级差距过大的正当借口。而此信条延续至今,成为“市场上自由竞争”的理论框架。

在19世纪,男性的脑容量大于女性脑容量的说法,曾广泛地受到科学界的肯定。然而到了后来,事实证明女性脑容量反而比男性脑容量还大,无法引为男性较为优越的证明,这种说法便悄悄地销声匿迹了。

这并不是说我们不应在生活中互相竞争,而是说,一般人实在太不重视合作了。幸好已有许多生物学家和灵长类动物学家,甚至经济学家努力倡导自然界和社会上共同合作的重要性,设法纠正一般人的想法。

男性意识形态无时不以竞争为主要准则:真正的男人天生就会为了争取更好的地位而互相竞争,真正的男人必须竞争,否则就是懦夫、胆小鬼!这是男子气概最重要的教条。事实上,如果男人不把竞争当做统治社会的自然规律,就不能继续维持阶级式的生活形态,也不能蔑视女人。

这种做法对于男人也有坏处。由于他们过于封闭自己,不愿面对女人富于人性、平等待人的那一面,无视于自身所处的社会体系,为了表示对男人的阶级制的忠诚,他们变得粗鄙恶劣,连自己的正义感都受到蒙蔽。

不管男人有没有意识到,他们内心都坚信自己既有统治权,也能主导女人。他们身怀绝技,却又得和远不如己的人一起生活、应对,男人多少知道他们并不见得优越,也知道歧视女性的做法有失公允。所以,问题就变成怎样才能使自己心安?答案是:尽量视而不见。

《海蒂性学报告:男人篇》指出,8~14岁男孩之中,大多曾强迫自己和母亲疏远,不再认同母亲。我们的社会文化迫使他们抉择,此后他们只能认同男性化的事物,不能留存任何女性化的方式,否则他们一生的机会就毁了。这段时间,男孩们受到了极大的压力,他们常因离开母亲而感到歉疚、不忠,许多人终其一生都无法完全恢复。所以,男孩必先经历认同母亲的阶段,然后剪除这份认同感,学着去疏远他人,期许自己,取笑女人、母亲,控制女人,最后到达自己可以统治、主导,却不受良心谴责的阶段。男人这种心理才应该探究。但与此相反,问题却指向女人:学界不断寻求所谓“女人的问题”的合理解释。

由于这个体制之中,本来就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这也表示男性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耳濡目染之下,逐渐失去客观的能力,连追求正义、认知正义的能力也一并失去了,因为男性文化煞费苦心地教导男人对正义视若无睹。负面的生活态度,终于导致文化的缺憾。

男性意识形态中的阶级与荣耀

如果男性意识形态一方面强调男人比女人强——更聪明、更有理性、更重要、更有能力经营企业、推动计划、建构世界、成为哲学家……那么,男人是不是真的认为女人比较差或次人一等?对于整体意识形态来说,这种讲法是否为逻辑上所必须?是不是只要男人反对女人,就可以继续使女人服从男人,并借此肯定男性意识形态更深一层的定义,或是男人根本就把侵略看做是很正常的事?

到底哪种讲法才是正确的?是男人受了男性意识形态影响,才会充满侵略性,竭力争取主权;还是男人想拥有女人?有人说,男人想拥有女人,是因为他们要借此控制女人的性行为,进而拥有他们的子嗣,确定孩子是他们所有。这可能不假,男性意识形态早就认定了两性之间轻重有别。如果女人有权决定她们的家庭系统,不必再那么重视男人,也不必对男性的机制那么忠心,男人也许再也不能控制继承和生殖的事情了。

有些男人对女人轻视与不屑,他们认定女人是男人的所有物,理应被男人击败,被男人占有。

但是一个20来岁的男性是不是有权感到“男性的荣耀”?许多男人都把“男性的荣耀”当做控制女人的正当借口,有权拥有他们所见的一切。如果他是太阳,地球和女人就是他的子民,绕着他旋转,听任他使唤。不要向男人挑战,不要挑男人的毛病,否则就等于你胆敢向男人的世界及其背后的一切强权挑战。

事实上,女人有权取其应得,并以男性文化为基础,继续建造上去。而且女人对于过去建造的成果也有实质的贡献。更进一步而言,前父权制的传统可能大多为女人所创立,这个传说后来与较晚的父权制文化相结合。包括古希腊人的正义理念并非无中生有,可溯至早期社会。

男人不敢爱

男子气概的观念对于教导男人如何面对持续、双向的爱情关系,至今仍是交白卷。它只教男人要控制一切,控制爱情关系,千万别让女人控制他们。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男人不敢去爱,或在爱恋女性时感到闷闷不乐。“真正的男人”不能动情,他应该处处以自己的荣耀和控制权为先。

男子气概强调男人要强硬、力取其所应得,这使得大多数的男人不敢表露情感,或和女人太亲近,害怕自己会因而显得脆弱。换句话说,由于正统的西方思想将爱情和理智视为对立的(爱情使人变得女性化,而理智则使人有男子气概),所以许多男人虽想去爱,内心却充满了冲突。

在《海蒂性学报告:男人篇》中的大多数男性问卷回函中显示,对于爱情关系,男人的心中充满巨大的冲突。在生理上、情感上或精神上,他们选择了理智,扬弃爱和魅力等非理性的感觉时,却很少反省这样做对不对。

大多数男人都因为抗拒自己的感受而感到骄傲。但在他们抗拒自己的感受的同时,不免产生一种矛盾现象:男人也许会轻视女人的感情世界,但大多数男人仍得依赖女人的情感支持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改变使男人进退两难

关心道德问题的男人很多,但他们对男女之间的关系,采取一种道德立场,认为女人应该让男人来照顾。但这种做法并不能解决问题,男人若想追求公正,就得好好检讨整个系统,彻底扭转自己对于男女之间的道德关系的看法。

但对于男人来说,改变是个很大的问题,因为放弃控制权可能会被看做是没有男子气概。但是,除非我们反省不该控制他人的价值观,否则就没有办法改变男子气概,或者改善社会。在这种进退两难的情况下,男人怎能改变他们的意识形态呢?首先,男人得反省自己,用心了解他们自己和他们的哲学。

男性意识形态与国际恐怖主义

由于目前的男性意识形态肯定暴力可以使用在政治和自然方面,人际关系之间明显缺乏情感的关怀。加上它一直以权力和控制权为中心,使得侵略行为和恐怖主义甚嚣尘上。如果照男性意识形态所言,竞争是很自然的,那么大家就应该不择手段,设法赢得竞争,以便取得控制权。因为到了最后,赢家或是掌权的人才会受人尊重,不是吗?

传播媒体一再告诉我们,世界变小了,就像个地球村似的,电视上每天都出现那么多地方的消息,不禁使我们感到个人如此渺小,某些国家和个人既有财富又有权势,但有些国家却十分贫穷。贫穷的、毫无权势的人,每天都会在电视上和报纸上看到那些有钱有势的人的消息,好像在强迫我们注意其间的高下之别,提醒我们现在主导社会的意识形态只尊重权势。这种感觉促使侵略行为不断增加,因为,若想引起注意,唯一的办法,就是侵犯他人。这种说法也许很可怕,但却是千真万确的,在这种阶级式的世界体系中,小国家或是个人若想引起注意或表达自己的观点,唯一的办法,大概就是做出破坏性的行为。

在这个男性体系下,其他替代性做法不是受到禁止,就是寸步难行。我们应该设计新的体系,使得小国家和女人不必落入如此失望的心态之中,不再因为有权势的国家对自己毫不注意,只有反抗一途。

绝大多数的恐怖主义都是男性文化的延伸,这个现象不容忽视,它说明由于男性心理之贫乏,使得男人不敢说出他们的烦恼。也许,这个现象显示出女人感到自己毫无权势,所以她不敢发怒,不敢变得不可爱,不敢侵略别人。在此,我们又遇到一个难题:到底哪种体系才对呢?

我们不必停下来一一分析可能的答案,也可以肯定地说,至少这显示出男性体系的脆弱与失败,因为它不敢面对如此多样化的世界中所有的可能性与变化,反而坚持要控制一切,控制可变因素。民主政治的基础,就是去重视他人和他人的情感,男人们为何不能从现在起,把男女平等的观念,应用到个人生活和政治理念上去呢?

男性统治的根源

男性意识形态是否有历史根源?这种阶级式的意识形态和宗教结构是否创始于历史上某时某地?或者,男性统治是男性荷尔蒙自然的作用,也就是说,睾丸脂酮的高低使男人跃跃欲试,渴望竞争,想要好好地打一仗?其实,这是因为有些人想使侵略性的男子气概合理化,使这种行为变成自然,以证明社会结构中,男性统治的现象也是自然的。目前几乎学术及科学的研究都在探讨这些命题,并设法找寻证据。

其他人却说,男性统治并非源于男性荷尔蒙,而是由于家庭的生态所致。也就是说,女人得留在家中照顾小孩,好让男人出外觅食并保护他们。然而,根据研究,在渔猎社会中,采集的工作大都由女人来做,采集所得则是当时人类的主要食物。因此,在某些史前社会中,女人提供了大部分的食物。(4)

换个角度来看,也许男性统治与生物性毫无关联,而是历史上的偶然。某些部落赢得了关键性的战争,他们之所以打赢,是因为具有一种意识形态:这类极端战斗化、讲求竞争至上的族群可以不费力地打败较不军事化、较为和平的族群。

我们对史前史所知有限,无法追踪公元前3000年之前各种哲学思潮。但早在3.5万年前的冰河时代,就出现了极高的艺术和文化形式。纽约的自然历史博物馆曾展出这类作品,1986年秋,《新闻周刊》亦曾以此批展示品作为封面故事。

《圣经·旧约》不厌其烦地以一篇又一篇的诗文,强调某些人的系谱,因为它想制定以父系,而非母系来传承的传统。这有什么含意?过去数千年来,人类社会可能是由母系来传承的,这一点,可以从克里特岛和其他地方寻获的黏土板上刻画了许多女性得到证明。《圣经·旧约》的另一个目的,是推翻崇拜女性神祇的习俗,更证明了当时人们在宗教方面,可能相当推崇女性的地位。

现在,灵长类生物学家和研究古代人类化石的专家几乎一致确认,最早的家庭是由同一氏族的母亲和小孩所组成的,父亲是后来才加入的。早期社会中,无论是统治族人、制定规则、主持正义各方面,女人的地位比男人更高,甚至由女人来领导一切。

研究前印欧文化的考古学者也提出一些疑点:克里特文化可能并非父权式的,而环地中海盆地的许多文明可能长久以来都崇拜神圣的女性造物神祇,也就是女神。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些未建城墙以御敌的远古城市,例如土耳其境内,位于地中海附近安那托利亚(Anatolia)的撒塔尔·须育克(CatalHüyük)。是否表示这些社会的意识形态并不好斗?(5)果真如此,今天的男性意识形态认为侵略是“人类自然的天性”,在道理上便站不住脚了。事实上,现今社会每天都在督促男人要好斗、要竞争,不能软弱。一般人认为另一种面向的行为是不好的,而且不愿承认人类本性可能有另一种组合,他们不相信历史的例证,也不相信未来人类的本性可能朝向另一个方向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