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偏偏是他?

现在我们知道,雄性动物和雌性动物在择偶过程中都有着各自合乎逻辑的标准和理由。

我们还了解到,雌性动物决定着,在什么时候、究竟向谁做出性的承诺。

我们同样不应忘记,雌性动物用来繁殖后代以传承基因的时间是有限的,大约只占她生命的1/3.

为了尽可能地实现生殖的意义,雌性必须抓紧时间。虽然从天性而言,她更乐于享受群交的性爱模式,但她毕竟没法和每一个对她感兴趣的雄性交媾。大自然只要求她产下具备最佳基因的健康后代,因此她在择偶时必须精挑细选,每一个孩子都是她对未来的一项投资。健康的后代才能保证将她的遗传因子发扬光大。如果由于择偶过程中的粗疏与失误而导致她的后代疾病缠身、弱不禁风,无法挺过生存竞争并因此无法传承她的基因,那么在进化论看来这样的繁殖便是毫无意义的。母亲宝贵的时间与精力就此石沉大海,颗粒无收。

而雄性动物则无需有此负担,他们的投资无非是几百万个精细胞,并且身体直到垂暮之年仍能源源不断地补充它们的数量。对雄性动物来说,失误是不用付出成本的。他们的宗旨是广种薄收,任何一个异性都可能成为那个“最佳”选择。

但事实上真的有所谓最佳选择吗?生物学告诉我们,择偶就是选择相对满意的交媾对象,不求有功,但望无过,至于“最佳”只不过是一个虚无飘渺的泡沫而已。达尔文在《人类的起源》一书中一针见血地指出:“雌性动物往往并不能选择那些它们觉得最有吸引力的雄性,它们的最终目标通常是那些不会引起它们反感的个体。”这真是一个尴尬的局面,一方面雌性动物需要精挑细选,可另一方面又不可能存在真正的自由选择,它总不能看上谁就扑上去非让对方做自己孩子的父亲吧。何况真能让它看得上的具有良好基因的雄性也并不多见,因此它只能通过某种特定的行为模式在某个特定的环境中对雄性施加影响,说服它们亲近自己,共同生育后代。

同时,雄性动物的天性也在增加着自由选择的难度。它们可不会乖乖地坐着等待检阅,它只遵照自身的利益行事,那就是寻觅尽可能多的交媾机会。这意味着,那些可能让雌性着迷的竞争对手必须被消灭。

由于我们的主动选择取决于男人是否配合,而大多数情况下他们是不会也不愿配合的,所以实际上我们处于被选择的地位。惟一的安慰是,我们可以和选择我们的男人玩玩欲擒故纵的游戏,当然也可以利用一些小花招来让自己变得更有魅力,从而增加中选的几率,比如魔术胸罩、香奈儿五号和形形色色的抗皱霜。男人在择偶时永远把我们的青春视为考察的第一要务——吹弹得破的皮肤、匀称圆润的肌肉,亮泽柔顺的秀发,这一切表征都意味着健康鲜活的基因,也就意味着旺盛而持久的生殖能力。从进化的角度来看,男人必须把一个年轻的女性娶进家门。《时代》周报上的征婚启事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某男,商人/学者/勤于持家之人,已届知天命之年,欲觅35岁以内之温柔娴良的女性……

美国心理学家戴维·布斯对于男性择偶标准的研究显示,男性对于年轻女性的偏执既不是由于文化也不是由于社会,在这儿惟一起作用的仍然是进化论:男性必然倾向于选择年轻的女性,因为她可以满足男性心底的本能与欲望——尽可能多地繁衍后代。而女性则恰恰相反,她们倾向于选择年纪稍大的男性,因为他们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和他们在一起,自己和孩子的生活都可以得到保障,这便是女人们念兹在兹的安全感。

而即便当女性同样拥有权力和财富时,她们仍然希望丈夫比自己更有权势,布斯进一步分析着。他认为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并无直接意义,而是女性追求安全感的一种行为惯性。

我们来总结一下,让女人无法抗拒的男人必须具备以下素质:

●外表整洁;

●体态匀称;

·精力充沛;

·慷慨大方;

·拥有足够的食物,或曰财富;

·高超的性技巧;

·受人景仰;

·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出类拔萃却不盛气凌人,于平和中显现优越;·综合素质胜我们一筹;

·能提供安全感。

基因不是在跟我们开玩笑吧,这世上有哪个男人同时具备这么多优秀的素质呢?在这些熠熠生辉的品质照耀下,我们身边的男人立刻显得委琐不堪,活像是造物主的恶作剧。这种悲观与失落将一直延续到我们碰上一个坏男人。天啊,他几乎符合那张表上所有的标准,除了一点:无论我们与他多么亲近,也永远别指望在他那儿获得丝一事的安全感。这使得他成为了一种风险,当然,也意味着极大的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