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听过“筋长一寸,寿延十年,经络畅通,百病不生”,易筋六式也是出自于达摩的易筋经,它由六个拉筋动作组成,对我们颈、肩、手臂、背、腰胯、腿、膝盖,都有很好的训练效果。
拉筋主要是疏肝理气,我们很多家人,房事无力,硬度不够,中度疲软,就是因为肝气不足。我前文讲到,男人身体好的体现要三气足,心气,肝气,肾气。
一次完美的性爱,其实要求我们身体方方面面都要好,所以说两性生活是检验身体最好的方式,两性和谐就是最好的养生,所以说我们做养生,要根据不同的身体情况,来提供练功方案。当然了,硬度不够,中度疲软,就是气血不通,肝气不足,所以说要多拉筋。
一、易筋经习练总则
易筋经每势皆为桩功,不要理解为完全是动功。每一桩势皆分为左势与右势。以足为准,左足在前练的是左侧经筋,为左势;右足在前练的是右侧经筋,为右势。即使正立的各桩势也分为左势与右势。
易筋经各桩势的共同要点是头领身松。
头领(领的意思为引领、领导、引导),用头领周身。站桩时,用头之领劲把全身领起,领劲要达足跟,整个身体仿佛吊起来一样。身松,身体要放松,自然下坠,不用支撑力。
只有放松得好,头领之劲才能到达足跟。头领时胸部隔肌最容易紧张,放松心口窝使隔肌放松,周身也容易放松,重心自然下降。
心要宁静而深邃,无思无为,寂然不动。多读《洗髓经》《道德经》能提高自己的心境,此为易筋经修炼之心法。
二、易筋六式修炼决要
六式易筋经是整个易筋洗髓功法中最基础的一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人们历来推崇“化繁为简”,十二式易筋经是我国传统养生文化的精华缩影,而精华六式易筋经又是从十二式易筋经和八段锦中演化出来的精髓。.
化繁为简,也是思维方式上的一种智慧。看似简简单单的六个动作,采用站式动功,简单易学,坚持习之,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养生效果。
首先:入定预备式
每天清晨选择空气清新,环境幽静的场所,面向东方,迎着旭日东升,自然站立,双手自然环抱于小腹丹田处,调整呼吸,全身从头到脚逐节放松,全身不用任何的拙力,采用腹式呼吸,也就是呼吸匀深细长,使自己的意念集中在下丹田,静气凝神,思想集中,排除一切杂念,使大脑处于一种似觉未觉的安静状态,无我无为,此为入定预备式。
待入定约8分钟或者10分钟后,可逐式进行习练,练习第一式如果自我感觉已经很纯熟,可以继续练习第二式,以此类推,循序渐进,切不可急于求成。
第一式:蟠龙探海
第一式叫做蟠龙探海,所谓蟠龙,指的是伏在地上的龙,蟠龙是第一式的形象比喻,探海这两个字是第一式的动作要领。”探海"为武术功架之一,分为"前探海”跟”后探海”。这里指的是前探海,也就是上身随着胳膊的牵引逐渐前倾俯身。
【功法步骤】
1.立身中正,百会上领,下颌微收,全身放松,身心入静,自然呼吸;
2.左脚向身体左侧迈开,与肩同宽。舌抵上腭,口唇微闭,细长呼吸;
3.双臂上抬与肩平,手心向下,手掌向远端伸展,气贯双掌,力达指尖;
4.翻掌向上合拢,于百会穴上方十指交叉,再翻掌上推,双臂伸直;
5.腰胯放松,缓缓向前折腰,双腿绷直,双掌探地,屏息持续10-30秒;
6.双手保持不动,缓慢起身,回身中正,缓慢呼气;
7.同时,双手从百会穴向两侧划弧,下落体侧,左脚收回。
【功法解析】重复上述动作做三遍。
具体行功时,双臂从身体两侧向上高举过头顶,十指交叉翻掌向上托天,一节一节逐节拉抻我们的脊柱;这一式中的两掌上举,可牵拉手臂上的4条经脉,主要是手臂内侧的手三阴经,即肺经、心经和心包经以及身体大腿外侧中间的足少阳胆经。
接下来放松腰胯,向前慢慢俯腰,双腿保持绷紧,然后双掌贴地,屏息10-30秒。当缓缓向前俯腰,双腿绷直时,就有效牵拉身体后侧的足太阳膀胱经。膀胱经掌管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同时也是身体抵御外界风寒的重要屏障,若这条经络通畅,外寒难以侵入,内毒及时排出。
所以这一式可以很快的打通膀胱经,所谓“打通”就是让更多的气血流入这条经络。
谁给膀胱经能量呢,主要是靠肾脏,肾与膀胱相表里,膀胱经是通道,本身无动力运行,需肾气的支持才能完成御寒、排毒的功能。所以加强了膀胱经的需求,也就激发了肾脏的供应潜能。
通过本式动作的习练,有效的刺激身体的脊柱、手三阴经、手三阳经、督脉和膀胱经,疏通上肢经络,促进血液循环,达到增强膀胱经一身之阳气的作用,抵御病邪的目的。
第二式:左右弯弓射雕
第二式叫做弯弓射雕,所谓的弯弓,是肢体动作的形象比喻,也就是把我们的身体看做是一张箭在弦上,逐渐拉满的弓。这里的弓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双腿要弓步,第二层意思是我们的脊柱要呈现弓形。
第二层脊柱呈现弓形,也就是我们的脊柱要适当左右弯曲,通过锻炼脊柱的弯曲度,来增强脊柱的柔韧性和身体的平衡能力,疏通两侧的肝经和胆经。
在脊柱弯曲的时候,要做到外三合,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肩与胯合,是指两肩两胯在一个起落中,四点同时发劲,肘与膝合,手与脚合。练习外三合时,只要肩与胯合好,其他两合也就不自觉地完成了。
在练习弯弓射雕动作时,我们的肩、胯、肘、膝在同一平面上,就好像我们的身体趴在一面玻璃上,这样才能有效的拉伸身体两侧的胆经。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胆的决断,反映了人体正气的盛衰。只有正气强盛,内气充实的人,才能“胆气壮”,才能主决断而有果敢行为。
【功法步骤】
1.立身中正,百会上领,下颌微收,全身放松,身心入静,自然呼吸;
2.左脚向身体左侧迈开,与肩同宽。舌抵上腭,口唇微闭,细长呼吸;
3.双臂上抬与肩平,手心向下,手掌向远端伸展,气贯双掌,力达指尖;
4.翻掌向上合拢,于百会穴上方十指交叉,翻掌上推,双臂伸直;
5.随后双掌缓慢落至在左侧腰胯间,翻掌,手心向上,眼睛看向右侧;6.右腿向右前方斜跨一大步,成右脚弓步,左腿箭步,上身保持正直;
7.双手上抬,反掌上推,双臂伸直,顺势向右侧划弧推出,身体成C状;
8.上身保持朝前,抬头,双目直视掌背;肩、胯、肘、膝保持在同一平面上,屏息持续10-30秒钟。
9.缓慢回身中正,呼气,右腿慢慢收回,相反方向重复上述动作。
【功法解析】重复上述动作做三遍。
这一式中的弯弓射雕,分为左弯弓和右弯弓两个动作。弓步有利于放松疲劳的肌肉,可以提高肌肉的敏感度和弹性,同时也可预防关节肌腱老化等疾病。
弓步要领:以左弓步为例;左脚向前一大步(约为自身脚长的4~5倍)。脚尖微内扣,左腿屈膝,膝不过脚尖;右腿挺膝伸直,脚尖内扣斜前方。双脚全脚着地,前腿弓,后腿绷。两脚分别在一条纵线的两侧。弓左腿为左弓步;弓右腿为右弓步。弓步时,若两脚距离太窄,踩在一条直线上,或前后交叉绕步,造成“走钢丝”、“扭麻花”,身体歪扭,摇晃。
上半身的肢体弯曲可以有效的牵引到足少阳胆经。胆经从脚部开始,沿着大腿外侧一直向上,直至头部。《素问·灵兰秘典论》:“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胆的决断,还反映了人体正气的盛衰。只有正气强盛,内气充实的人,才能“胆气壮”,才能主决断而有果敢行为。
由于正气对外邪具有抵抗作用,所以胆气的壮与弱,标志着人体正气的盛与衰,也标志着人体抗邪能力的强与弱。
胆贮藏、排泄胆汁,与小肠的消化吸收功能有关,参与六腑的“传化物”,故胆为六腑之一。如果胆经不通,则容易出现头痛,额痛,目眩,或者经气运行不顺,导致出现腋下肿痛,胸胁、股及下肢外侧痛等。所以胆经不通畅的人,可以多习练这一式。
通过本式动作的习练,能够锻炼身体脊柱的左右弯曲度,增强脊柱的柔韧性和身体的平衡能力,疏通两侧的肝经和胆经,改善肝脏和胆囊生理功能。
第三式:太虚拔阴
何为“太虚”?这个词境很大,“太虚”又称之为“大虚”。道大而虚静,简称“太虚”。所谓“太虚”就是老子、庄子所说的“道”。北宋理学家张载说“太虚无形,气之本体”。
也就是说太虚即气,气化万物。清代的魏源也说过:“太虚之精气流动,充盈于天地之间。”冥心归太虚,天地与同寿。也就是洗涤人心化为天心,可以和天地同寿。
“拔阴”是拨阴取阳的意思。中国传统文化讲:在天地形成之前,本是一片混沌,后来阳气上升成为天,阴气下降成为地。人也是如天地一般。母体的婴儿基本上是处在混沌状态中,等出生之后,于是“天地分开”,阴阳分开。清轻上浮者为天为阳,重浊下凝者为地为阴。
人到了一定年龄,阳虚阴凝。阴寒主凝,正如水遇寒冷就要结冰,同样,在满是阴寒之气的身体里,运化必然放慢,各种凝结也都产生了。没有阳光和温暖,这些阴寒的凝结只能越结越大,最后全身都凝结成阴冷的一块,人就死亡。
所以要想获得健康长寿,就要坚持积存阳气,消除阴气。把身上所有的阴气排出去,阳气足了身体自然健康。“积累阳光、驱除阴气”就是拔阴取阳。
【功法步骤】
1.立身中正,百会上领,下颌微收,全身放松,身心入静,自然呼吸;
2.左脚向身体左侧迈开,与肩同宽。舌抵上腭,口唇微闭,细长呼吸;
3.双臂上抬与肩平,手心向下,手掌向远端伸展,气贯双掌,力达指尖;
4.翻掌向上合拢,于百会穴上方十指交叉,翻掌上推,双臂伸直;
5.同时,脚跟微起,重力放在前脚掌,待双臂上推至极限时,臀部微下坐,脊柱拉长,目视前方,屏息静立10-30秒钟;
6.双掌交叉慢慢下落至小腹前,掌心向上,脚跟着地。调息片刻;再次翻掌向上重复上述动作。
7.收功时,双手在百会穴上方向身体两侧划弧下落,同时缓缓呼气,双腿并拢。
【功法解析】重复上述动作做三遍。
在功态中,首先要冥心静气,使心神不妄动,气沉丹田,双掌在百会穴上方十指交叉,向上推出。撑起双臂,带动脊柱一节一节向上拔起,这叫抻筋拔骨。脊柱与督脉有关,在背部正中,正好是督脉的位置;督脉即阳脉之海,主一身阳气,督脉振奋阳气旺,全身则旺。
待脊柱上拔的同时,稍微屈膝,臀部有下坐之势,上下产生一个争力,牵拉我们的腰椎部位。“腰”是人体上下转动的枢纽,所以“腰为主宰”。腰部是督脉及膀胱经所循经之地,牵拉腰椎能疏通督脉,固肾益精,培补元气。
这一式练习就能起到拔除阴气,积累阳气,改善脊柱功能,对调理因脊椎之间压迫导致的各类病痛有极佳的效果,还能增强腿部肌肉力量,增强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下肢关节力量、提高身体柔韧性和协调性,改善因腿部力量缺乏造成的走路蹒跚不稳等症状。
第三臀部下坐同时,身体重心放脚掌部位,脚后跟保持虚空状态,脚跟虚空这个动作可以加强人体排浊阴的能力。
肾经起于脚前掌涌泉穴,脚掌着力,可启发肾经之气。
人体的阴跷、阳跷都起于脚跟中,阳跷贯穿所有阳经,阴跷脉贯穿所有的阴经,所以这两条经脉对调节阴阳的平衡至关重要。李时珍说:“跷脉动,诸脉通”,脚跟抬起、落地可发动阴跷脉和阳跷脉的气机,促使十二经络的运行。
第四式:天圆地达
天圆地达这一式是中国阴阳学说的一种体现,是古代先哲们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古人把天地未分、浑沌初起之状称为太极,太极生两仪,就划出了阴阳,分出了天地。
古人把日月星等天体在内的茫茫宇宙称为”天”,把立足其间的田野称为”地”,由于日月等天体都是在周而复始、永无休止地运动,好似一个闭合的圆周无始无终,周而复始。
天圆地达中的“达”有通达之意。天为阳,地为阴;天为主,地为顺。地要顺应天,两者相互感应。中国古人认为凡是圆形的物体,都具有好动的特点,动为阳、静为阴,故而"天圆"就成了阳的象征。“地达”则表示大地却承载着万物,静止稳定。
在功态上来讲,“天圆地达”通过地气上升,阳气下降,从而达到阴阳二起在丹田交融的状态。按照人体生命一定的能量循环模式不断加强人体自身的能量。
从易经卦象上来讲,“天圆”体现出变动,灵活,给与的意思,就是"干"卦,而”地达”则体现承载,稳定静止不动,就是”坤"卦。整个“天圆地达”的核心思想是心性上要圆融,命身上才能通达。
【功法步骤】
1.立身中正,百会上领,下颌微收,全身放松,身心入静,自然呼吸;
2.左脚向身体左侧迈开,与肩同宽。舌抵上腭,口唇微闭,细长呼吸;
3.双臂上抬与肩平,手心向下,手掌向远端伸展,气贯双掌,力达指尖;4.反手护腰,大拇指朝前,自然向外扩胸,下巴勾天,带动脊柱后仰;
5.双腿向后弯折,身体呈C字,双眼尽量瞧向后方地面,保持10-30秒;6.缓慢起身,身体恢复直立状态,调息片刻,继续重复上述动作。
7.收功时,双臂沿着体侧向上方划弧平展,掌心向下,然后缓缓下落至体侧,双脚并立。
【功法解析】重复上述动作做三遍。
这一式在具体习练时,首先要做到心静如水,呼吸要缓慢,下巴勾天,腰髋部挺起,上体后仰,牵拉身前的任脉附近经脉和骨盆的经脉以及肌肉,缓缓向后下腰,直至头朝下,趋向地面,手头和脚的距离尽可能地靠近,下腰又叫下桥,也就是身体弯曲,像一座拱桥。
人体骨盆即为“地”之所在,骨盆是人体藏污纳垢的地方,大量的神经末梢和静脉血管都导入了骨盆中,生命器官的全部主要经络都经过这个区域。
所以骨盆经络畅通,可以大大加强生殖器官和周围的复杂的脉络和穴位的功能。
同时,在练习下腰的过程之中,则是因为腰部处于绷紧的状态下,这个时候就会不断地锻炼腰部上的肌肉,使多余的赘肉能够有效消耗,并且使得腰部力量更加地扎实。
注意一点,身体往后下腰的时候,第一要足够的缓慢,第二要量力而行。在练习之前把身后尖锐的物品移走,也可以在脚下放一层软垫,有一个防护保护措施。下腰可以有效地锻炼腰部的力量;也可以防治腰部疾病,免受疾病的困扰。
目前在临床医学上有很多的疾病,都是由于其腰部的原因。如腰部颈椎病、腹部疼痛以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都是因为其腰部太僵硬了,以至于很容易使得腰部受伤,从而导致患有某一些不良的腰部疾病。
通过本式动作的习练,还能够很好的挤压我们的脊柱,抻拉前侧的任脉,增强任督二脉气血运行功能,通过向后抻拉有效的刺激身体前侧的阳明胃经和太阴脾经,增强消化功能。
第五式:干吸坤吐一式
何为“干吸坤吐”?就是吸气升干,呼气降坤。人体呼吸要通过胸腔和腹腔,就胸腹而言,胸为阳,腹为阴,胸腹开合运化就是阴阳乾坤循环之道。
第五式和第六式都叫做干吸坤吐,即这两式的呼吸升降亦是如此。阴阳运转,皆乾坤之妙用。气的聚散,就是阴阳的相互推荡;气的升降,就是阴阳的相互感召。
人身体的前胸腹部是人的阴面,主一身之阴脉,即任脉;人体的后脊背为阳面,主一身之阳脉,即督脉。这就是任督二脉。任督二脉为人体阴阳升降循环路线,上下四肢为旁路阴阳、交通往来之路径。
单就气机升降的协同来说,当人体深深吸气时,胸部外扩,腹部膨胀,清气进入体内,这个时候人体横膈肌下降;当人体深深呼气时,腹部凹陷,浊气排出体外,但此时横膈肌上升。
古人将人体呼吸时腹肌的收缩扩张对丹田、经脉的激荡作用,称之为内呼吸。口鼻呼吸称之为外呼吸。外呼吸和内呼吸就出现了这样的关系:吸气时后天之气降,但先天之气升;呼气时后天之气升,但先天之气降。这叫“吸气升干,呼气降坤”。
柳华阳曾经说过:外气降,内气则升。外气升,则内气降。说的都是这种内外呼吸的升降关系。当呼气时,人体内在气机便处于“开”的态势;当吸气时,人体内在气机便处于“合”的态势。这就是人体气机的升降开合规律。
根据这一规律,我们在吸气升干时,虽然要专注于“内气上升”,但同时也要稍微留意下降;在呼气降坤时,虽然要专注于“内气下降”,但同时也要轻轻留意上升。以鼻子缓缓吸气和缓缓呼气。即以后天之外呼吸,引动培育先天元阳之气。
【功法步骤】
1.双脚并拢,立身中正,百会穴上领,下颌微收含虚,舌抵上腭;
2.双手垂直向下,掌心紧贴大腿两侧,全身放松;
3.下巴似贴胸,缓缓吸气,颈项带动头向身体左侧旋转,左耳似贴肩;
4.继续向后旋转,颈项和头一起转到中央,向后远端仰伸,同时眼睛看头顶的天花板;屏息5秒以上;
5.呼气的同时,头随颈项继续向右旋转,右耳似贴肩,下巴似贴胸;至此,一呼一吸,头随颈项完成360度旋转;
6.如上一圈之后,从反方向重复上述动作,也就是从右起势。
7.收功时,抬头,身体正直,双臂从内到外划弧,掌心向下,落至体侧。
【功法解析】重复上述动作做三遍。
从功态上来讲,此式主要锻炼的都是我们的颈椎部位。以颈椎为轴,做整个360度的圆周运动并配合开胸夹脊。所谓开胸,即胸开背合,所谓夹脊就是两肩用力向后夹,这个动作通过紧张和放松可以刺激到督脉瘀滞的阳气。吸气为干,要仰观天文,仰起颈椎;呼气为坤,要俯视大地,颈椎下垂。通过颈椎的一仰一俯,一上一下,背后脊柱的一夹紧一放松,可以锻炼我们的颈椎上节,振奋阳气。
注意事项:在整个练习过程中,做到不要耸肩,肩要放平。同时在颈项带动头旋转的时候,两肩不要跟着旋转。
通过本式的习练,能促进颈部血管、肌肉、经筋、淋巴等部位的血液循环,开肩夹脊的动作能有效挤压“膏肓穴”,具有排解情绪的作用。
第六式:干吸坤吐二式
这一式也叫做左右探尾,这个尾指的是尾闾穴(尾椎处),主要是通过颈椎上节的左右充分扭转,让脖颈大椎穴更加的灵活。
在功法中,尾椎与大椎穴的配合非常重要。一个身体僵硬的人,双肩是不展的,如果双肩的肩井穴不开,肩背的筋肉都是死的,大脑接受的外界刺激,一到大椎穴的位置就淤堵了,导致信息传导不下去。
如果一个人的脖子比较僵硬,气的正常循环肯定受到很大的影响。我们的脖子大椎在很多时候就好像腰椎。
腰不活就没有力气,全身笨拙;若脖子大椎不活,整个人就缺少灵动。
【功法步骤】
1.立身中正,百会上领,下颌微收,舌抵上腭,全身放松,自然呼吸;
2.左脚向身体左侧迈开一步,与肩同宽。口唇微闭,细长呼吸;
3.缓缓吸气,头随颈项逐渐向身体左后方扭转,眼睛余光看尾椎骨,保持10秒钟;
4.头部回正,再向右侧反方向做一遍上述动作,屏息保持10-30秒钟;
5.收功时,双臂向体侧平展,掌心向下,再回落至体侧,双脚并立。
【解析】重复上述动作做三遍。
第六式的呼吸遵循深呼吸的原则,用鼻吸鼻呼法,缓缓的吸一口气,一吸到底,吸到下丹田部位开始闭气,同时转动脖子慢慢看向身后的尾椎部位,眼睛关注尾椎。也就是尾椎和大椎要上下相应。
闭气时,下颌微微内收,无须意守,只是关注我们的尾椎部位即可。闭气时间以个人耐受力为限,一般初学者十秒至二十秒就行了,不要强求延长时间。(备注: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初级习练,不需要闭气,呼吸做到深沉缓细就可以。)
当自我感觉闭不住气时,开始缓缓呼气,呼气时,脖子缓缓的向前扭转,恢复到立身中正状态。然后,再用鼻吸气,进行下一个循环。呼吸的方法是鼻吸气--闭气-呼气,反复进行,这是干吸坤吐第一式和第二式的区别。
第六式锻炼我们的颈椎部位动作,主要是对颈、肩部肌肉的调节,预防眼、颈、肩疾病,改善头部血液循环,缓解用脑疲劳,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强化正常的脊柱生理曲度并减轻颈椎病。特别适合那些经常坐办公室不活动的白领们。
往后瞧的转头动作,可刺激颈部“大椎穴”。通畅诸经,振奋一身之阳气,快速恢复体力。
通过本式的习练,可以有效活动并刺激颈椎、颈部血管、淋巴等,增强颈椎生物力学结构的稳定性,强化正常的颈椎生理曲度,促进血液和淋巴循环,可以预防并减轻颈椎病。
最后:收势要领
最后就是收势动作,收势是整套功法中的最后一个动作,虽然动作比较简单,但却起着重要的收功、放松作用,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动作步骤】
动作一:两手松开,两臂外旋;上体缓缓直立;同时,两臂伸直外展成侧,掌心向上,两臂上举,肘微屈,掌心向下;目视前下方。
动作二:松肩,屈肘,两臂内收,两掌经头、面、胸前下引至腹部,掌心向下;目视前下方。重复一至二动作3遍。
两臂放松还原,自然垂于体侧;左脚收回,并拢站立;舌抵上腭;目视前方。
【功法解析】重复上述动作做三遍。
从总体上看,收势中呼吸与动作的协调配合是很重要的,双手上举时吸气,下按时吐气,尽量使呼吸做到深长匀细。同时,保持心理活动的平静,维持全身的松柔状态。
这里特别强调的一点是,年老体弱者要特别注意做好调息前的起身动作,以免因练习不当引起大脑缺血、缺氧的不良状况。
在做这个动作前,应让全身进一步松柔下来,然后稍屈膝,尾部下沉,再轻柔缓慢地升起,起身与吸气同时进行。
三、易筋经修炼三阶段
第一阶段:调形
顾名思义,练习任何一种功夫一定是先要明其形,然后才能晓其意,所以刚开始练习易筋经也是这样,要先把动作在理解的基础上完全熟悉,同时……
将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转换做到圆活自然,舒展大方,并不断的修正和调整自己在动作方面的错误。
俗话说:学拳容易改拳难,初学时就一定要把动作尽量做到规范、准确、舒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导引道路毫无流滞,从而为以后的练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调形的第一阶段属于熟悉动作的阶段,所以在呼吸上不妨采取顺其自然的状态,当动作完全熟悉后就自然过度到第二阶段的练习。
第二阶段:调气
在第一阶段动作熟悉的基础上,就要开始注意呼吸的练习和配合,呼吸的要领在前文已经说过,兹不赘述,这里所说的调气主要是指动作和呼吸的配合,呼吸既要吐如落雁,纳如飞鸿,同时又要与动作完美统一,达到形气合一的最佳境界。
第三阶段:调意
由前两阶段的练习,接下来的阶段就要从调意入手,调意的要领说起来很多,但归纳起来无非一“静”字足以蔽之,人身四肢百骸悉听与意,意散则气散,所以调意对于练习易筋经非常重要,在练功时要将精神高度集中,气势合一,达到“心如止水,身似空壶”。
形与气与意浑然一片,达到形神俱妙的最佳练功状态,其效果自然就会不期而至;不是用意念,意散则气散。精神高度集中,气势合一,达到“心如止水,身似空壶”形与气与意浑然一片,达到形神俱妙的最佳练功状态,其效果自然就会不期而至。
这里要重点说明一下:我们在练习这套功法的时候,一定要有专业导师现场指导的情况下去学习,因为专业导师可以根据修者的健康状况、身体素质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分段教学。手把手、面对面,师傅领进门,能更快的入门。千万不要自我闭门摸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性靠自悟,命赖师传”——性功的成败与个人的慧根有很大关联,而命功修炼,要想取得效果,除了自己勤学苦炼,必须要有经验的明师口传心授,指出窍要才行。
明师很重要!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很多同修刚开始练功觉得有效果,练着练着就不是那么回事了。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
问题出在功夫在传承中失真了,是人为的因素导致了功法的支离破碎,关键的技术和细微的火候变化都被隐藏起来或已经遗失掉。
修炼者一开始修炼功夫,也许会有一些效果,可到了后来就“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只好半途而废,望功兴叹。
所以,如果能拜一位真正的导师,减少自己大量劳而无功的时间,何乐而不为呢?
四、每日勤练易筋六式的好处
勤练易筋六式可以循序渐进的锻炼到皮,肉,骨,筋,髓,使五脏六腑,十二正经,四肢八脉得到充分的调理。
平衡身体气机与阴阳,舒筋活络,加强人体各个系统的新陈代谢与运化功能,增强生理机能。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到充分的营养,从而达到强健体质,增强免疫力,抗疾祛病,延缓衰老,延年益寿的目的。
要细说的话,分为如下4个方面:
1.身体变得更柔软
经常拉筋,在运动锻炼中能减少受伤的几率,使身体变得更柔软。不良坐姿、久坐等原因,会导致肌腱出现僵硬,而通过拉筋,可以恢复人体脊椎脱位,缓解手、脚、腰发麻、僵硬的情况。
2.全身经络得到疏通
在中医看来,人的腿部分布着六条经脉,分别对应肝、胆、脾、肾、膀胱、胃。通过拉筋的张力,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血管的堵塞,打通全身的经络。
3.加快新陈代谢
不爱运动的人,新陈代谢相对较慢,不利于调理身体的。但是,拉筋非常适合懒人做,在家就能完成,而且不需要多大的运动量,还能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促进体内的代谢废物排出。
4.强健肾脏
如果你发现自己的肾功能不好,那么有可能是静脉阻塞和膀胱堵塞引起的。这时多做拉筋的动作,能起到疏通的作用,达到强化肾功能的效果。
五、筋缩百病生,预防“筋疙瘩”
什么是筋缩?身有千千结,千千结就是我们身上的筋结,也是筋缩的具体表现。
人老筋缩,那是身体阳气不旺了。“人是动物,过久不动则易筋缩。当筋受伤后,会产生反射性的收缩和痉挛;久坐亦会造成筋缩。经常看见一些年老中风(脑梗)后遗症的人,发现他们身体某侧的一些筋会缩得紧紧的,并将一些部位固定在某个位置。
年轻人为何业有筋缩现象了?从前筋缩多数发生在身体机能开始衰退的老年人身上,但近年来由于电脑的普及,青少年热衷玩电脑、玩游戏,户外活动减少,坐的时间长了,姿势不正确,电脑桌下又没有足够的空间让双脚伸展活动,背腿的筋肌便会渐渐收缩,日久就造成腿的筋缩。.
人们常说人老了以后,个子是越长越矮了。四肢不及年轻时长了,手脚好像也变小了,背也弓了……
总而言之一句话,人是缩的越来越小了。有人说这是因为脊柱驼背起来的缘故,才会越来越小。其实当然并不止于此,老人身体各处的筋也在强行的缩紧、变短呢。
婴儿的拳头能握得紧紧的,老人的拳头能握拢已经很不错了。小孩子下腰做个拱桥轻轻松松,老人呢,能站起来腰挺直就很不错了…这一切的一切,当然并不只是骨头的原因,更多的是人体的筋缩了。
筋缩就是伸缩范围减小了,原来能拉一米的筋现在只能拉至半米了。筋缩的“筋”从病理上看,有纤维化,粘连,瘢痕形成,增厚,肿胀,有老百姓所说的“筋疙瘩”形成,严重的会出现萎缩。
触摸筋缩的筋,会感觉紧张、僵硬、痉挛、肿胀、囊样变,会摸到增厚甚至“筋疙瘩”,压痛明显;从功能上看,关节活动范围减小,转头受限,弯腰困难,抬腿弯膝不如从前。
筋缩的“筋”,压迫神经造成疼痛,压迫血管造成供血不足,筋脉失养,麻木抽畜等一系列病症。筋缩的直接危害是肌肉挛缩、僵硬、痉挛,关节僵死、活动困难,周身酸楚疼痛,小腿抽筋许多疾病是由筋缩引起的。
如头晕、头痛、颈肩疼痛可由颈肩部的筋缩引起;胸闷、背痛、乏力可由胸背部筋缩引起;腰酸膝软、臀下肢疼痛麻木可由腰、臀、大腿筋缩引起。
连我们最常见的一着风、一受凉就头痛也是头部的筋缩所致。年纪越大,驼背弯腰,疲惫乏力,行走迟缓,身材趋于佝偻,这其中“筋缩”也难逃干系。
筋缩多见于工作单一,活动空间狭小的人。如汽车司机、修理工、清洁工、伏案工作、长久开会,关节肌肉损伤后治疗的不彻底、不敢再活动的继发症状,中老年人、很少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常做家务的家庭妇女更是多发人群。
六、拉筋常见问题答疑解惑
1.拉筋会拉伤筋与肉吗?
①拉筋是一项自然合理的动作,痛、麻、酸、胀等反应都说明气血不通,所以需要拉通。
②拉筋是人自己拉自己的筋,力度和时间都可调控,故绝不会因拉筋伤害自己的身体。
③拉筋会疼痛,说明身体有毛病。但疼痛应该是在自己能忍受范围内,拉筋强度与时间可以灵活掌握。
④初学者、病重者、老人一开始不必用力拉得太狠,也不必一次拉到位,最好循序渐进,逐渐延长拉筋时间,加大力度。
⑤有人说自己从小就筋硬,其实筋硬是身体出问题的警讯,说明肝功能有问题,因为肝主筋,所以这种人更得拉筋。
⑥当你无论怎么拉、拉多久都无痛、麻、酸、胀感时,说明骨正筋柔,气血通畅了。
2.质疏松比较严重,可以拉筋吗?我骨头比较脆会不会拉断?
骨质疏松可以拉筋。患有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拉筋一开始不必用力拉得太狠,也不必一次拉到位,最好循序渐进,逐渐延长拉筋时间,加大力度。
3.为什么说“拉筋就是正骨”?
因为骨头本身就是靠其周围的筋和肌肉保持力学平衡,如果筋缩了,就会引起力学的失衡,最终导致骨头错位。
所以当您通过一段时间标准动作的拉筋后,筋变得柔软了,恢复了力学平衡,错位的骨头也就自动复位了。
4.如何循序渐进拉筋?
拉筋的时间可从短到长,强度可以从小到大,因人而异,以个人身体能承受的最大限度为标准。
5.拉筋时可能会出现那些身体反应?
第一类反应:痛、麻、酸、胀、痒、犯困(打呵欠),这是拉筋拍打自疗过程中会产生的自然现象,中医称之为“气冲病灶”,即人的正气被调动和启动后,正与邪气相持和搏斗时在人体出现的生理反应,这是一种信号,告诉人们淤堵的经络正在被打通。
第二类反应:红斑、红疹、水泡、头晕、头痛、嗳气(打嗝)、恶心、吐浓痰、流鼻涕、放臭屁、拉很臭的屎或撒很臊的尿等等,都是更剧烈的气冲病灶反应,也是排毒反应,出现这些症状,应乘胜追击,继续拉筋和拍打。
身体经过内在的清洗和排毒后,会逐渐恢复正常,越来越健康。即使病情有好转后,还应继续拉筋拍打,并作为日常保健功课,但拉筋拍打的时间与强度可以适度减低。
6.拉筋还有哪些注意事项?
①拉筋时应避免室外风寒,在室内要避免直接面对着电扇或空调。拉筋时人体放松,毛孔洞开,所以切忌露膝、露腰。尤其在空调盛行的地方,最好穿长袖衣裤保暖,否则关节受寒,反而添病;拉筋时出汗是好事,不必刻意降温排汗。
②因年龄和病况不同,拉筋时间、强度无统一标准。但总原则是:想病好得快,你就多拉、重拉、长时间拍;想病好得慢,就少拉、轻拉、短时间拉;想病别好,你就别拉!对于练瑜伽、舞蹈或筋很柔的人,每条腿可拉筋30~50分钟以上。
图3道家拍打八虚疗法
③拉筋时最好配合拍打,疗效更好。尤其拉筋困难或不便的人,随时拍打关节、双手、双脚可缓解拉筋的痛苦。